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伤寒论辩证广注-未知
伤寒论辩证广注目录:
简介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简介
伤寒论辩证广注 清·汪琥注
《伤寒论》研究性著作。一名《张仲景伤寒论辩证广注》,简称《伤寒辩注》。14卷。清汪琥(苓友)辩注。刊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汪氏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据《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前12卷专以辩注《伤寒论》,其法析取仲景原著有关六经脉证治法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阅并采辑古今诸家伤寒及有关著述内容,结合己见(多标以“琥按”二字)逐条予以阐释。其所补辑之各家学术经验,包括葛洪、陈延
...更多
自序
世人之病伤寒为多。伤寒之书仲景为圣。夫以一病而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详已恶乎广哉。不知仲景之书本于内经热论。其言六经传变。非不辩且晰也。仲景复推展以成书。因是以有王叔和之增益。因是以有成无己之注解。
盖愈推则愈广焉。则余之补阙略订讹谬而为是书也。非无自矣。且夫伤寒之病。多由时气。则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不可不详释也。伤寒之病必传经络。则十二经之在手足者。不可不兼图也。伤寒之病非一证则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不可不反复穷究而为之推衍附益也。伤寒之病。间用针刺。其法近世罕见。则
...更多
凡例
——此书之成专。以辩注仲景伤寒论也。然仲景论伤寒实本素问热病。仲景分六经不出灵枢经脉。故余摘取二篇中文列之伤寒例前为第一卷。使后人尊仲景复知尊轩岐。况仲景当日既成伤寒论。亦自云述不敢云作则知仲景之论实宗内经之旨也。
——内经热论篇。文王太仆注之于先。马玄台广之于后。然其中有未尽合理处。间以鄙意补之。
二王叔和撰次仲景方论书凡十卷。其中如伤寒例六经辩脉证治法。及阴阳易瘥后诸病。此实系仲景原文。悉为编入所削者。如第一卷脉法及第七卷以后汗吐下诸篇。以
...更多
卷之一
[卷之一] 辩伤寒非寒病论
内经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岐伯对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黄帝又问曰。
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则生热也。此可见人病伤寒。皆系热证。或疑其所伤非热。要其寒气既传于内。无有不郁而生热者。故人之热病虽多。惟伤寒之热。其热为最。方寒之初感也。扪其人之头额肢体。其肌肤烙手而热如火。及寒之深入也。候其人之口鼻呼吸。其出气熏人而热如蒸。甚则面红目赤。鼻干唇
...更多
卷之二
[卷之二] 纂注伤寒例
(此系仲景原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艮者。土木之气。主湿与风。位居东北。不配脏腑。)雨水正月中。指寅(寅为少阳相火之气。主热。配三焦。此直格中之说。愚谓寅为阳木。主风。配胆。位居于东。
以其中有丙火之气。故又主热。)惊蛰二月节。指甲。(甲属木。主风配胆。又兼土化。主湿。)春分二月中。指卯。(卯为阳明燥金之气。配大肠此亦直格中之说。愚
...更多
卷之三
[卷之三]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此系仲景原文)(王安道云。仲景之书。叔和所增入者。辩脉平脉。与可汗可下等诸篇而已。其六经篇。非叔和所能赞辞也。缘注太阳上编。仍遵仲景之旧云尔。)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言太阳之为病。是总下文中风伤寒而立论也。按黄仲理云。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风寒。寒字上又增一风字。乃知恶寒二字。不但指伤寒而言。连中风之候。亦在其中。太阳之经主表。故成注云。此是太阳表病。)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更多
卷之四
[卷之四]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此系仲景原文)太阳病项背强ktkt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ktkt前于反汗出条下已注明。今则无汗恶风。此原系太阳中风表实之证。欲传入阳明也。内台方议云。项背强。ktkt然恶风。乃有风在表而不得散。只因无汗是兼有寒邪。故于桂枝加葛根汤方中。更加麻黄。而改名曰葛根汤方也。)
[卷之四\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
...更多
卷之五
[卷之五]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此系仲景原文)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此言结胸病状。与藏结虽相似而各别。故仲景设为问答以辩之。夫结胸藏结。何以云。太阳病。以二者皆太阳病误下所致也。盖结胸病。始因误下。而伤其上焦之阳。阳气既伤。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上结于胸。按之则痛者。胸中实也。寸浮关沉者。风与寒气相结。而为实之诊也。若藏结病。则不然
...更多
卷之六
[卷之六] 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此系仲景原文)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此一节。连下二节。乃仲景设为问答。以见三阳经皆有入府之证也。阳明者。胃府也。成注云。邪自太阳经传入于府者。谓之太阳阳明邪自阳明经传入于府者。谓之正阳阳明。邪自少阳经传入于府者。谓之少阳阳明经云。此三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
即此谓也。太阳阳明者。庞安时云。本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
...更多
卷之七
[卷之七] 辩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此系仲景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少阳经病热之纲也。少阳者。胆经也。其脉起于目锐。灵枢经云。足少阳之正上挟咽。出颐颔中。又曰。是动。则病口苦。苦者。胆之味。苦味从火化。咽又为胆之使。故胆热则口苦。而并咽亦干也。眩者。目旋晕也。少阳属木。为风。风主动摇。故其经病热。则目眩也。愚按上三证。不足以尽少阳病。故云。此仅举其病热之大纲耳。)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此节。辩少阳中风证。成注云少阳之脉。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欧大任
南北朝·陶弘景
宋·佚名
宋·严羽
天忏生
清·咫观
明·蒋平阶
清·芬余氏
(后唐)冯贽撰
宋·王贶
元稹
清·钱彩
唐·陆广微
清·艸衣
(宋)韩彦直
宋·谢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