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45 台湾舆图-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45 台湾舆图目录:
書籍簡介
自序
前後山總圖
臺灣縣圖
臺灣縣輿圖說略
鳳山縣圖
鳳山縣輿圖說略
嘉義縣圖
嘉義縣輿圖說略
彰化縣圖
彰化縣輿圖說略
新竹縣圖
新竹縣輿圖說略
淡水縣圖
淡水縣輿圖說略
宜蘭縣圖
宜蘭縣輿圖說略
恆春縣圖
恆春縣輿圖說略
澎湖廳圖
澎湖廳輿圖說略
埔里社圖
埔里六社輿圖說略
後山總圖
後山輿圖說略
跋
澎湖廳輿圖說略
澎湖,距府治一百七十五里、省會六百七十三里(舊云距府二百四十里、省九百六十里;今輪船用量水表量測得實);名初見「宋史」。相傳隋開皇中,虎賁陳稜曾略其地;是隋時知有澎湖。舊云三十六島,實則有名目可紀者五十有五。元末設巡司,明初旋廢,移民墟地,棄逋藪者又數百年。鄭氏竊據,設安撫司。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隸臺灣縣,設巡檢一員。雍正五年,改設通判,兼海防事。
地四面濱海,居民以捕魚為生;不產五榖,糧食惟恃臺地接濟:海外瘠土也。
康熙末朱一貴之亂,全臺淪沒,惟澎湖獨存。嗣用兵七日平臺,
...更多
埔里社圖
图略
...更多
埔里六社輿圖說略
六社者何?曰埔里、曰眉社、曰田頭、曰水社、曰審鹿、曰貓蘭;而以埔里為著。紀埔社者,見黃叔璥(原刊「琳」字)「番俗六考」、鄧傳安「蠡測彙鈔、某氏「埔里社紀略」,而以姚瑩之「石甫文集」為詳;實則非類鑿空,即同耳食。前人奏案,謂六社可墾田一萬二、三千甲者,亦屬躗言。事非目見耳聞,不足以傳信也。
今上御極之年,海防戒嚴,開山議起。臺灣鎮總兵官吳光亮適略兵中路,爰有招撫埔里六社之請。於是詢謀僉同,啟之闢之、攘之剔之,而六社之程途、戶籍、土地、物產、利害、興革,乃可得而詳。問其程之所由者凡四:出彰化城,迤北歷葫蘆墩、
...更多
後山總圖
图略
...更多
後山輿圖說略
臺灣向第有三縣,彰化、淡水皆係後闢。自嘉慶中,噶瑪蘭設官,且窮及山後矣;而南路琅■〈王喬〉、卑南覓雖見紀載,皆託傳聞。今則自卑南以逮蘇澳,拔木通道,數百里窮髮儋耳之民,咸得沐浴王化;則自光緒紀元之開山撫番始,而輿圖始可得而志也。
後山自蘇澳以南至得其黎百四十里,峭壁崚嶒,難通輿馬;且無可耕之地。中亙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大小清水五溪,水險莫施舟楫。得其黎至新城、岐萊六十里,稍得平土;然荒榛灌莽,磽確為多。岐萊歷花蓮港、吳全城、大巴籠、周塱社而至水尾得所謂秀孤巒者(又名泗波瀾),計程百五十里;地盡膏腴。由水
...更多
跋
火輪鐵艦越西洋七、八萬里而來,中途有可以休息甲兵、修理器具、轉運煤炭水米之屬者,東則有日本,南則有臺灣。故議南洋之防者,莫先於防臺;議台防者,莫先於防澎湖也。
臺、澎孤懸大海之中,岸皆可登,島皆可據;民窮地瘠,捕海為生。傍島岸而居者,約五萬七千餘戶;可民可盜,可良可奸。頻年籍其戶、訊其長、平其爭訟,以時濟其偏災,非市恩邀譽也;欲聯之以情,而思用其力耳。惜俸餘私財不能遍給,且忌者將擠之以去其位也。後之司餉者,倘得分楚軍數營之餉募(原刊「幕」字)壯者而部勒之,復為酌儲糧食、資給鉛藥,訓以忠義、寄以號令,海上警
...更多
上一页
1
2
3
可能你会感兴趣
(魏)杨衒之
五代·王朴
(宋)王贵学
晋·法显
宋·张载
成公绥
(宋)钱易著
(清)闽金门许雷地豫庭
元·杨载
王明 校釋
唐·张怀瓘
宋·沈义父
明·陆绍珩
李白
晋·僧肇
清·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