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45 台湾舆图-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45 台湾舆图目录:
書籍簡介
自序
前後山總圖
臺灣縣圖
臺灣縣輿圖說略
鳳山縣圖
鳳山縣輿圖說略
嘉義縣圖
嘉義縣輿圖說略
彰化縣圖
彰化縣輿圖說略
新竹縣圖
新竹縣輿圖說略
淡水縣圖
淡水縣輿圖說略
宜蘭縣圖
宜蘭縣輿圖說略
恆春縣圖
恆春縣輿圖說略
澎湖廳圖
澎湖廳輿圖說略
埔里社圖
埔里六社輿圖說略
後山總圖
後山輿圖說略
跋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八二面四九、二○○字)不分卷,夏獻綸著。獻綸字筱濤,江西新建人。清同治十二年,任臺灣道。翌年,值日兵侵臺事件;事定,遂有「開山撫番」之議,得周巡南北內山。「輿圖」之作,即緣於此。圖成,計得幅大小凡十二,並附「說略」。其圖目,依序為「前後山總圖」、「臺灣縣圖」、「鳳山縣圖」、「嘉義縣圖」「彰化縣圖」、「新竹縣圖」、「淡水縣圖」、「宜蘭縣圖」、「恒春縣圖」、「澎湖廳圖」、「埔星社圖」及「後山總圖」;惟「說略」僅十一篇,「前後山總圖」無說。各圖「說略」附錄道里,恒春、後山並附「番社」。又,本書書名原有「並說」二字,今已略去。
...更多
自序
古人右史左圖,觀覽並重。蕭何入關,首收圖籍;蓋凡道途險阻、山川阨塞,非圖莫周悉也。
臺灣,海外荒島耳。鄭氏納土逾二百年,半線以北,闢及彰化、淡水、噶瑪蘭,已入山後。今則自蘇澳、岐萊、秀孤巒、卑南覓以逮琅■〈王喬〉、恆春,拔木通道,殫盡人力,幾及千里;郡志舊圖,付之狉榛莫考。獻綸備兵來此,適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開山撫番之命。台之南北,遞歲周巡;轍跡所由,多涉無人之境。而內山道途、形勢,為從古方輿所不誌。獻綸則欲詳悉為圖,俾回曲窵遠,瞭然尺幅;而民番生聚、村落聯屬,咸有所稽。因命山陰余二尹寵周歷各屬,創為之圖
...更多
前後山總圖
图略
...更多
臺灣縣圖
图略
...更多
臺灣縣輿圖說略
臺灣,海外島嶼。距福建省會一千二百里(輪船量水表測量,實九百里)、澎湖二百四十里(實一百七十五里)、廈門四百二十里(實四百九十五里),從古未闢荒土也,前明始知其地。國朝順治十六年,鄭成功自江寧敗歸,遂踞之;偽設郡縣。康熙二十二年,成功之孫克塽歸降;廷議設府一,領縣三:曰臺灣、曰鳳山、曰諸羅。
臺灣,實附府郭。邑治土地鬆浮,局勢隘窄。東、南、北三面沙多土少,西南臨海,不若嘉、彰之平疇廣沃。
出南門行,由大橋頭歷大林莊、營盤口而至二層行〔溪〕者,南達鳳山之大路也。出北門迆東北行,由柴
...更多
鳳山縣圖
图略
...更多
鳳山縣輿圖說略
邑治舊在興隆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亂,莊大田應之,躪縣城;事平,以縣城形勢非宜,議徙於埤頭。在郡南八十里。初,鄭氏納土,鳳山乃毒瘴惡地;令其邑者,多不敢至。今則南盡率芒溪、北及二層行溪百餘里,人民趨若鶩矣。其地東北至彌濃,西至旂後,東南沿海至率芒溪北岸,東涉下淡水溪至阿猴街。
自阿猴而東南,至內埔莊。內埔莊有二路可通卑南覓,詳恆春「說略」中。率芒溪北行,有枋寮汛焉;僻處海濱,漸近內山。同治六年,始議移設巡檢一員。由縣治北行六十七里,為臺、嘉交界之二層行溪。溪常涸,惟大雨可渡竹筏。由彌濃西行五里為旂尾,屬
...更多
嘉義縣圖
图略
...更多
嘉義縣輿圖說略
嘉義,在府治東北一百里,為臺南北之要衝。舊治曰諸羅,在佳里興保;康熙四十年,移駐今地。林爽文之亂,臺灣廳、縣相繼淪陷,諸羅被困逾年。民間絕食,賊濟以米,不受;卒賴以全。高宗純皇帝以縣民守「效死勿去」之義,特詔改諸羅為嘉義縣。
邑境田疇交錯,形勢與彰化埒。自南至北,蜿蜓百餘里。又分內外二路,皆稱孔道:自曾文溪歷茅港尾、下茄冬迤東北至縣城,涉牛椆溪、打貓塘、他里霧而之虎尾溪者,為內路;外路則沿曾文溪而出蕭壠、麻豆曆鹽水港、笨港、南港、新港逶迤北轉而達虎尾溪者,須遵歷海壖。
縣東南七十
...更多
彰化縣圖
图略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李思聪
唐·余知古
(宋)吕本中撰
清·汪朴斋
(清)海阳许豫养和 编
清·杨景淐
春秋鲁·左丘明
(明)陆树声
元·柳贯
(春秋魯)左丘明
宋·李心传
清·俞蛟
曹丕
明·宋濂
明·邵宝
许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