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語 卷 第 五


  魯語下1叔孫穆子聘於晉〔一〕,晉悼公饗之〔二〕,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四〕,曰:「子以君命鎮撫弊邑〔五〕,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六〕,不腆之樂以節之〔七〕。吾子舍其大而加禮於其細,敢問何禮也〔八〕?」

  〔一〕穆子,魯卿,叔孫得臣之子豹也。

  〔二〕以饗禮見也。

  〔三〕及,至也。悼公先為穆子作肆夏、文王各三篇而不拜,至鹿鳴之三篇,乃後拜樂三也。  〔四〕行人,官名,掌賓客之禮。傳曰:「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焉。」

  〔五〕鎮,重也。撫,安也。

  〔六〕腆,厚也。稱從者,謙也。

  〔七〕以樂節之也。案:「之」,公序本作「禮」。  〔八〕大,謂肆夏、文王也。細,謂鹿鳴也。

  對曰:「寡君使豹來繼先君之好,君以諸侯之故,貺使臣以大禮〔一〕。夫先樂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饗元侯也〔二〕;夫歌文王、大明、綿,則兩君相見之樂也〔三〕。皆昭令德以合好也,皆非使臣之所敢聞也。臣以為肄業及之,故不敢拜〔四〕。今伶簫詠歌及鹿鳴之三〔五〕,君之所以貺使臣,臣敢不拜貺〔六〕。夫鹿鳴,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敢不拜嘉〔七〕。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八〕。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九〕」,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一0〕。臣聞之曰:「懷和為每懷〔一一〕,咨才為諏〔一二〕,咨事為謀〔一三〕,咨義為度〔一四〕,咨親為詢〔一五〕,忠信為周〔一六〕。」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一七〕。」

  〔一〕貺,賜也。

  〔二〕金奏,以鍾奏樂也。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此三夏曲也。禮有九夏。周禮:「鍾師掌以鍾鼓奏九夏。」元侯,牧伯也。鄭後司農云:「九夏皆篇名,頌之類也,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是以頌不能具也。」

  〔三〕文王、大明、綿,大雅之首,文王之三也。三篇皆美文王、武王有聖德,天所輔祚,其徵應符驗著見於天,乃天命非人力也。周公欲昭先王之德於天下,故兩君相見,得以為樂也。

  〔四〕肄,習也。以為樂人自習修其業而及之,故不敢拜。

  〔五〕伶,伶人,樂官也。簫,樂器,編管為之。言樂人以簫作此三篇之聲,與歌者相應也。詩云:「簫管備舉。」

  〔六〕貺,賜也。

  〔七〕嘉,善也。鹿鳴曰:「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是為嘉善先君之好也。

  〔八〕四牡,君勞使臣之樂也。章,著也。言臣奉命勞勤於外,述敘其情以歌樂之,所以著其勤勞也。

  〔九〕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之樂也。皇皇,猶煌煌也。懷私為每懷。靡,無也。言臣奉使當榮顯於君,如華之色煌煌然。既受命,當思在公,每人人懷其私,於事將無所及也。案:「榮顯於君」,「於」,公序本作「其」。

  〔一0〕此六者,皆君之所以教臣也。訪問於善為咨,忠信為周。言諏、謀、度、詢,必當諮之於忠信之人也。

  〔一一〕鄭後司農云:「「和」當為「私」。」  〔一二〕「才」,當為「事」。傳曰:「咨事為諏。」

  〔一三〕事,當為「難」。傳曰:「咨難為謀。」

  〔一四〕咨禮義為度。度,亦謀也。

  〔一五〕詢親戚之謀也。  〔一六〕言當諮之於忠信之人。詩云:「周爰諮謀。」

  〔一七〕六德,謂諏也、謀也、度也、詢也、咨也、周也。

  2季武子為三軍〔一〕,叔孫穆子曰:「不可。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德〔二〕。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三〕。諸侯有卿無軍,帥教衛以贊元侯〔四〕。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五〕,帥賦以從諸侯〔六〕。是以上能征下,下無姦慝〔七〕。今我小侯也〔八〕,處大國之間〔九〕,繕貢賦以共從者,猶懼有討〔一0〕。若為元侯之所〔一一〕,以怒大國,無乃不可乎?」弗從。遂作中軍〔一二〕。自是齊、楚代討於魯〔一三〕,襄、昭皆如楚〔一四〕。

  〔一〕為,作也。武子,魯卿,季文子之子季孫夙也。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伯禽之封,舊有三軍,其後削弱,二軍而已。武子欲專公室,故益中軍以為三,三家各征其一。事在魯襄十一年。

  〔二〕師,謂六軍之眾也。公,謂諸侯為王卿士者也。周禮:「軍將皆命卿。」詩云:「周公東征。」周公時為二伯而東征,則亦上公為元帥也。

  〔三〕元侯,大國之君。師,三軍之眾也。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承天子,謂從王師征不義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四〕諸侯,謂次國之君。有卿,有命卿也,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無軍,無三軍也。若元侯有事,則令卿帥其所教武衛之士,以佐元侯。禮所謂「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謂以賦出軍從征伐也。贊,佐也。

  〔五〕無卿,無命卿也。王制曰「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也。

  〔六〕賦,國中出兵車、甲士,以從大國諸侯也。

  〔七〕征,正也。慝,惡也。

  〔八〕言小侯者,削弱之日久也。

  〔九〕大國,齊、楚也。

  〔一0〕猶懼以不給見誅討也。

  〔一一〕之所,謂作三軍,元侯所為也。

  〔一二〕言中者,明已有上下軍也。

  〔一三〕代,更也。

  〔一四〕襄,襄公也。昭,昭公也。如楚,朝事楚也。事在襄二十九年、昭七年。

  3諸侯伐秦,及涇莫濟〔一〕。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及涇而止,於秦何益〔二〕?」穆子曰:「豹之業,及匏有苦葉矣,不知其他〔三〕。」叔向退,召舟虞與司馬〔四〕,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五〕。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必將涉矣〔六〕。具舟除隧,不共有法〔七〕。」是行也,魯人以莒人先濟,諸侯從之〔八〕。

  〔一〕及,至也。涇,水名也。濟,度也。魯襄十一年,晉悼公伐鄭,秦人伐晉以救鄭。十四年,晉使六卿帥諸侯之大夫伐秦,至涇水,無肯先渡者。

  〔二〕何益於伐秦之事也。

  〔三〕業,事也。匏有苦葉,詩邶風篇名也,其詩曰:「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言其必濟,不知其他也。

  〔四〕舟虞,掌舟。司馬,掌兵。

  〔五〕材,若裁也。不裁於人,言不可食也。共濟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  〔六〕詩以言志也。  〔七〕隧,道也。共,具也。舟虞具舟,司馬除道。法,刑也。  〔八〕諸侯,諸侯之大夫也。以,用也。能東西之曰以。  4襄公如楚,及漢,聞康王卒,欲還〔一〕。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非為一人也〔二〕,為其名與其眾也〔三〕。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諸大夫皆欲還。子服惠伯曰:「不知所為,姑從君乎〔四〕!」叔仲曰:「子之來也,非欲安身也,為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遠而聽於楚〔五〕;非義楚也,畏其名與眾也〔六〕。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七〕?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苟羋姓實嗣,其誰代之任喪〔八〕?王太子又長矣,執政未改〔九〕,予為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一0〕?將為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一一〕?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誰由己貳〔一二〕?求說其侮,而亟於前之人,其讎不滋大乎〔一三〕?說侮不懦,執政不貳,帥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一四〕?若從君而走患,則不如違君以避難〔一五〕。且夫君子計成而後行,二三子計乎?有禦楚之術而有守國之備,則可也〔一六〕;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

  〔一〕襄公,魯成公之子襄公午也。如楚者,以宋之盟朝于楚也。漢,水名。康王,楚恭王之子康王昭也。

  〔二〕叔仲昭伯,魯大夫,叔仲惠伯之孫叔仲帶也。一人,謂康王也。

  〔三〕名,謂為大國有盟主之名也。眾,略地多、兵甲眾也。

  〔四〕惠伯,魯大夫,仲孫他之子子服椒也。姑,且也。

  〔五〕憚,難也。

  〔六〕義楚,非以楚有義而往也。案:「義楚」上疑脫「非」字。  〔七〕慶,猶賀也。喜,猶福也。  〔八〕羋,楚姓也。嗣,嗣世也。任,當也。誰當代之當喪為主者乎?言必自當之,故不可不往弔也。  〔九〕執政,令尹、司馬也。改,易也。

  〔一0〕言我為楚先君故來,聞死而去之,後嗣臣子誰肯自謂我德不如先君者也。

  〔一一〕舉,動也。如在國聞楚有喪,將為之舉動而往,況已至漢,聞喪而還,其誰言魯不輕侮也?

  〔一二〕任,當也。由,從也。言楚臣方事其君,當其政,其誰肯從己時而使諸侯有攜貳者也。

  〔一三〕說,猶除也。滋,益也。亟,疾也。言楚君臣求除其輕侮己者,將急疾於前之人,此讎不益大乎。

  〔一四〕懦,弱也。憚,難也。言楚人欲除其侮慢之恥,不懦弱,其執政之臣無二心。以楚大讎,為魯作難,其誰能待之?待,猶禦也。

  〔一五〕走,之也。

  〔一六〕可,可還也。

  反,及方城,聞季武子襲卞〔一〕,公欲還,出楚師以伐魯〔二〕。榮成伯曰:「不可〔三〕。君之於臣,其威大矣。不能令於國,而恃諸侯,諸侯其誰暱之〔四〕?若得楚師以伐魯,魯既不違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五〕。若楚之克魯〔六〕,諸姬不獲闚焉,而況君乎?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將天下是王,而何德於君,其予君也〔七〕?若不克魯,君以蠻、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獲矣。不如予之〔八〕。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九〕。醉而怒,醒而喜,庸何傷〔一0〕?君其入也!」乃歸。

  〔一〕方城,楚北山也。卞,魯邑也,季武子襲之以自予也。  〔二〕伐季氏也。言魯者,季氏專魯國也。

  〔三〕成伯,魯大夫,聲伯之子也,名欒。

  〔四〕暱,親也。

  〔五〕夙,武子名也。言夙取卞時,魯人不違而從之,是為聽用其命,必同心而守,故言「固矣」。  〔六〕克,勝也。

  〔七〕無亦,亦也。同類,同姓也。攘,卻也。言楚亦將自置其同姓於魯以取天下,不與君也。

  〔八〕予之,以卞予武子也。  〔九〕悛,改也。

  〔一0〕庸,用也。言公欲伐魯,若人醉而怒;今止者,醒而喜,用何傷乎。

  5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一〕,追而予之璽書〔二〕,以告曰:「卞人將畔,臣討之,既得之矣〔三〕。」公未言,榮成子曰〔四〕:「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五〕?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隸也,又何謁焉〔六〕?」子冶歸,致祿而不出〔七〕,曰:「使予欺君,謂予能也〔八〕。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九〕?」  〔一〕季冶,魯大夫,季氏之族子冶也。逆,迎也。

  〔二〕璽,印也。古者,大夫之印亦稱璽。璽書,印封書也。  〔三〕此璽書之辭也。

  〔四〕恐公怒,故先言也。

  〔五〕利,猶便也。

  〔六〕隸,役也。謁,告也。

  〔七〕致,歸也。歸祿,還采邑也。傳曰「公冶致其邑」也。  〔八〕欺,謂璽書言卞人將畔也。能,賢能也。  〔九〕享,食也。

  6虢之會〔一〕,楚公子圍二人執戈先焉〔二〕。蔡公孫歸生與鄭罕虎見叔孫穆子〔三〕,穆子曰:「楚公子甚美,不大夫矣〔四〕,抑君也〔五〕。」鄭子皮曰:「有執戈之前,吾惑之〔六〕。」蔡子家曰:「楚,大國也;公子圍,其令尹也。有執戈之前,不亦可乎?」穆子曰:「不然。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七〕;諸侯有旅賁,禦災害也〔八〕;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九〕;士有陪乘,告奔走也〔一0〕。今大夫而設諸侯之服,有其心矣〔一一〕。若無其心,而敢設服以見諸侯之大夫乎?將不入矣〔一二〕。夫服,心之文也。〔一三〕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若楚公子不為君,必死,不合諸侯矣〔一四〕。」公子圍反,殺郟敖而代之〔一五〕。

  〔一〕諸侯之大夫尋宋之盟也。在魯昭元年。

  〔二〕楚公子圍,恭王之庶子靈王熊虔也,時為令尹。先,謂使二人執戈在前導也。  〔三〕歸生,蔡大師子朝之子子家也。罕虎,鄭大夫,子罕之孫、子展之子子皮也。穆子,魯卿叔孫豹也。

  〔四〕美,謂服飾盛也。

  〔五〕似君也。

  〔六〕惑,疑怪也。

  〔七〕訓,教也。虎賁,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宮門,所以習武教也。

  〔八〕禦,禁也。旅賁,掌執戈盾夾車而趨,車止則持輪,所以備非常、禁災害也。

  〔九〕貳,副也。承,奉也。事,使也。

  〔一0〕陪,猶重也。奔走,使令也。

  〔一一〕有篡國心也。

  〔一二〕若不見討,必為篡,不復入為大夫也。  〔一三〕言心所好,身必服之。

  〔一四〕不復為大夫以會諸侯也。

  〔一五〕郟敖,楚康王之子麇。麇有疾,圍縊而殺之,葬之于郟,諸侯謂之郟敖。案:公序本無「諸侯」二字。

  7虢之會,諸侯之大夫尋盟未退〔一〕。季武子伐莒取鄆〔二〕,莒人告于會,楚人將以叔孫穆子為戮〔三〕。晉樂王鮒求貨於穆子〔四〕,曰:「吾為子請於楚。」穆子不予。梁其?謂穆子曰:「有貨,以衛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五〕?」穆子曰:「非女所知也。承君命以會大事〔六〕,而國有罪,我以貨私免,是我會吾私也。苟如是,則又可以出貨而成私欲乎〔七〕?雖可以免,吾其若諸侯之事何?夫必將或循之,曰:「諸侯之卿有然者故也〔八〕。」則我求安身而為諸侯法矣〔九〕。君子是以患作〔一0〕。作而不衷,將或道之〔一一〕,是昭其不衷也。余非愛貨,惡不衷也〔一二〕。且罪非我之由〔一三〕,為戮何害〔一四〕?」楚人乃赦之。  〔一〕尋宋之盟也。

  〔二〕鄆,莒邑也。

  〔三〕楚人,令尹圍也。以魯背盟取鄆,故欲戮之。

  〔四〕樂王鮒,晉大夫樂桓子也。

  〔五〕梁其?,穆子家臣也。衛,營也。

  〔六〕大事,盟也。

  〔七〕苟,誠也。誠復有如此事者,即當復以財貨求免而成私欲。私欲成,則公義廢也。

  〔八〕必將有循傚我者,言諸侯之卿嘗有以貨私免者也。

  〔九〕貨免之法也。

  〔一0〕患作,患所作不得衷,以亂事也。

  〔一一〕衷,中也。  〔一二〕欲殺身以成義,不欲求生以害道也。

  〔一三〕由武子也。

  〔一四〕何害於義也。  穆子歸,武子勞之,日中不出〔一〕。其人曰:「可以出矣〔二〕。」穆子曰:「吾不難為戮,養吾棟也〔三〕。夫棟折而榱崩。吾懼壓焉〔四〕。故曰雖死於外,而庇宗於內,可也〔五〕。今既免大恥,而不忍小忿,可以為能乎?」乃出見之。  〔一〕日中,旦至日中也。穆子怨其背盟伐莒,故不出見之也。

  〔二〕其人,穆子家臣曾阜也。

  〔三〕武子,政卿也,是為國棟。言己為戮,魯誅盡矣,故曰「養吾棟」也。

  〔四〕壓,笮也。言季氏亡,則叔孫氏亦必亡也。

  〔五〕庇,覆也。

  8平丘之會,晉昭公使叔向辭昭公,弗與盟〔一〕。子服惠伯曰:「晉信蠻、夷而棄兄弟〔二〕,其執政貳也〔三〕。貳心〔四〕必失諸侯,豈唯魯然〔五〕?夫失其政者,必毒於人,魯懼及焉〔六〕,不可以不恭。必使上卿從之〔七〕。」季平子曰:「然則意如乎!〔八〕若我往,晉必患我,誰為之貳〔九〕?」子服惠伯曰:「椒既言之矣,敢逃難乎?椒請從〔一0〕。」  〔一〕晉昭公,晉平公之子昭公夷也。魯昭十年,季平子伐莒取郠,莒人愬之於晉。昭十三年,晉將討魯,會于平丘,使叔向辭魯昭公,不與之盟也。

  〔二〕蠻、夷,莒人;兄弟,魯也。

  〔三〕執政之臣有二心於莒而助之也。

  〔四〕案:「心」,公序本無。

  〔五〕言不獨失魯也。

  〔六〕必加毒於人也。

  〔七〕從至晉謝也。

  〔八〕平子,季武子之孫、悼子之子意如也,時為上卿。

  〔九〕患,謂見執。若,如也。貳,副也。

  〔一0〕椒,惠伯名也。

  晉人執平子。子服惠伯見韓宣子〔一〕曰:「夫盟,信之要也。〔二〕晉為盟主,是主信也。若盟而棄魯侯,信抑闕矣〔三〕。昔欒氏之亂,齊人閒晉之禍,伐取朝歌〔四〕。我先君襄公不敢寧處,使叔孫豹悉帥敝賦〔五〕,踦跂畢行,無有處人〔六〕,以從軍吏,次於雍渝〔七〕,與邯鄲勝擊齊之左〔八〕,掎止晏萊焉〔九〕,齊師退而後敢還。非以求遠也〔一0〕,以魯之密邇於齊,而又小國也;〔一一〕齊朝駕則夕極於魯國〔一二〕,不敢憚其患,而與晉共其憂,亦曰:「庶幾有益於魯國乎〔一三〕!」今信蠻、夷而棄之,夫諸侯之勉於君者,將安勸矣?若棄魯而苟固諸侯,群臣敢憚戮乎?諸侯之事晉者,魯為勉矣。若以蠻、夷之故棄之,其無乃得蠻、夷而失諸侯之信乎?子計其利者,小國共命〔一四〕。」宣子說,乃歸平子。

  〔一〕宣子,晉政卿,韓獻子之子起也。

  〔二〕要,猶結也。

  〔三〕闕,缺也。

  〔四〕閒,候也。欒氏,晉大夫欒盈也,獲罪奔楚,自楚奔齊。魯襄二十三年,齊莊公納盈,不克。秋,伐晉,取朝歌。朝歌,晉邑也。

  〔五〕賦,兵也。

  〔六〕踦跂,跘蹇也。

  〔七〕次,舍也。雍渝,晉地也。

  〔八〕邯鄲勝,晉大夫,趙旃之子須子勝也,食采邯鄲。左,左軍也。

  〔九〕從後曰掎。止,獲也。晏萊,齊大夫也。

  〔一0〕非以求遠功也。

  〔一一〕密,比也。邇,近也。

  〔一二〕極,至也。

  〔一三〕益,謂得晉之力助也。

  〔一四〕共,敬從也。

  9季桓子穿井,獲如〔一〕土缶,其中有羊焉〔二〕。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三〕?」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