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目录:
叙
叙
总叙一
总叙二
总叙三
凡例
目次
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山东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山西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河南方舆纪要序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陕西方舆纪要序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四川方舆纪要叙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湖广方舆纪要序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江西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浙江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福建方舆纪要叙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广东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广西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云南方舆纪要序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贵州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川渎异同序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二十一
◎南直三
◇凤阳府东至淮安府四百里,东南至滁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庐州府二百七十里,西至河南陈州七百二十里,北至徐州四百十八里,西北至河南归德府五百二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里,至江宁府三百三十里。
《禹贡》扬州之域。古为涂山氏国。春秋时为钟离子国。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为淮南国,武帝时复属九江郡。后汉因之。晋初,属淮南郡。成帝时,置钟离郡沈约云:安帝时置。刘宋明帝时,侨置徐州于此。萧齐为北徐州。梁因之。东魏改置楚州,后齐亦曰西楚州。隋改曰豪州。大业初,复为钟离郡。唐复曰豪州。天
...更多
卷二十二
◎南直四
◇淮安府东至海岸二百三十里,南至扬州府三百二十里,西至凤阳府泗州百九十里,北至山东莒州五百九十里,西北至山东沂州五百四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五十里,至南京五百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及下邳国。三国魏为临淮、广陵二郡地。晋因之。东晋时建为重镇。义熙中,分广陵立山阳郡。刘宋因之。泰始中,侨立兖州治淮阴县。齐曰北兖州,亦为重镇。梁因之。太清中,没于东魏,改置淮州,又分置淮阴郡。隋开皇初,改置楚州十二年,移治山阳。大业初,
...更多
卷二十三
◎南直五
◇扬州府东至海三百六十里,南渡江至镇江府五十里,西至滁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凤阳府泗州二百十里,北至淮安府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三百二十里,至南京二百二十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楚汉之际,分置东阳郡。汉初属荆国,后又属吴。景帝更名江都国。武帝更名广陵国。后汉为广陵郡。三国属魏,为重镇,后属吴吴主亮建兴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晋亦为广陵郡初治淮阴,后治射阳,江左还治广陵。东晋以广陵控接三齐,尝使青、兖二州刺史
...更多
卷二十四
◎南直六
◇苏州府东至海岸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百八十里,南至浙江嘉兴府百三十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二百十里,西北至常州府百九十里,北过江至扬州府通州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江宁府五百六十里,至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吴国都也自阖闾以后都于此,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置会稽郡治吴。汉初为荆国按:吴郡似秦汉间置。《灌婴传》:攻吴郡长吴下,得吴守。又高六年,以故东阳、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是也,寻又为吴国荆治吴,吴治广陵。景帝三年,复为会稽郡。后汉顺帝永建四
...更多
卷二十五
◎南直七
◇常州府东南至苏州府百九十里,西南至广德州二百八十里,西北至镇江府百八十里,西北渡江至扬州府二百三十七里,东北至扬州府通州三百九十里。自府治至江宁府三百六十里,至京师二千七百二十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吴地,后属越。战国属楚。秦为会稽郡地。汉因之。后汉永建四年,分属吴郡。三国吴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晋太康初,省校尉,分吴郡置毗陵郡。永嘉五年,改曰晋陵郡沈约《志》:晋初立毗陵郡,治丹徒,后迁毗陵。东海王越世子名毗,而东海国故食毗陵。永嘉五年,因改为晋陵郡,仍
...更多
卷二十六
◎南直八
◇庐州府东至滁州二百六十里,东南至和州二百八十里,南至安庆府三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广黄州府八百十里,西至河南光州六百里,西北至凤阳府寿州百七十里,东北至凤阳府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江宁府五百十里,至京师二千六百里。
《禹贡》扬州之域。古庐子国也。春秋时舒国地。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九江、庐江二郡地。后汉因之。三国魏为重镇。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建州治于合肥。晋为淮南、庐江二郡地。东晋侨置南汝阴郡。梁天监五年,置豫州。七年,改为南豫州。太清元年,改为合州。北齐兼置北陈郡
...更多
卷二十七
◎南直九
◇太平府东至江宁府溧水县百六十里,南至宁国府百七十五里,西南至池州府四百五十里,西北至和州九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五百九十里,至南京百三十五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吴地,后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鄣郡。汉属丹阳郡。晋属丹阳、宣城二郡。咸和中,侨立淮南郡兼侨置当涂县,治于湖,后又尝侨立豫州治芜湖,后或治姑孰,或治于湖。详州域形势。宋为淮南郡。齐尝置南豫州州在建康之南,亦曰南州。梁末,亦为南豫州治姑孰。陈因之。隋灭陈,改属蒋州。唐武德四年,复置南豫州。八年,州废,改属宣州
...更多
卷二十八
◎南直十
◇宁国府东至浙江湖州府三百五十七里,南至徽州府三百三十里,西至池州府三百二十里,北至太平府百七十五里,东北至广德州二百二十里。自府治至江宁府三百十里,至京师二千七百五十里。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鄣郡。汉为丹阳郡《汉志》:元封二年,更鄣郡曰丹阳,治宛陵。后汉因之。晋武帝改置宣城郡丹阳郡移于建康也。刘宋仍为宣城郡大明六年,以宣城兼领淮南郡,移治于湖。八年,复故。升明初,复以淮南并入宣城,寻又复故。梁兼置南豫州宋泰始四年,南豫州治宣城,自是废徙不
...更多
卷二十九
◎南直十一
◇徐州东至淮安府邳州百八十里,西南至凤阳府寿州四百八十里,西至河南归德府五百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三百六十里。自州治至江宁府一千里,至京师二千里。
《禹贡》徐州之域,古大彭氏国也。春秋、战国属宋,后属楚。秦属泗水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此孟康曰:陈为西楚,江陵为南楚。此为东楚,项羽改为西楚,而以吴为东楚。汉为楚国。地节元年,改为彭城郡,寻复故。后汉亦为楚国,章帝改为彭城国。晋因之,仍立徐州,以为重镇东晋初,徐州陷没,元帝侨置徐州于淮南,又置南徐州于江南,其后移改不恒。
...更多
山东方舆纪要序
山东之于京师,犬牙相错也。语其形胜,则不及雍、梁之险阻;语其封域,则不及荆、扬之旷衍。然而能为京师患者,莫如山东。何者?积贮,天下之大命也。漕渠中贯于山东,江淮四百万粟,皆取道焉。繇徐、沛北境,以接于沧、景之南,几八百里,而南旺分南北之流,高下悬绝,于是相地置闸,随时启闭,以为挽输之助。脱有不逞之徒,乘间窃发,八百里中,丸泥可以塞也,蚁孔可为灾也。吾虞南北咽喉,忽焉中断耳。或者曰:漕舟必出于山东,故山东能为京师患。若修元人海运之制,风帆顷刻竟抵京师,则山东必无能为害矣。曰:山东不滨海为国乎?自滨州、沾、利之间,取途勃海,竟指天津,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蔡希综
(宋)文莹
清·连横
东晋·觉贤
李逸侯
清·陈惟彦
清·胡王延
(西汉)戴德
孫子
(清)芍唐居士撰;王之春编
宋·王尧臣
明·缪希雍
(明)方以智
(清)韩菼 编
明·胡直
清·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