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目录:
叙
叙
总叙一
总叙二
总叙三
凡例
目次
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山东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山西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河南方舆纪要序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陕西方舆纪要序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四川方舆纪要叙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湖广方舆纪要序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江西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浙江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福建方舆纪要叙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广东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广西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云南方舆纪要序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贵州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川渎异同序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三十
◎山东一
《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职方》:正东曰青州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春秋时齐地。其在天文,虚、危则齐分野,亦兼鲁、卫之疆今泰山以南,兖州府至沂州之境。《禹贡》徐州地也。春秋时属鲁。天文奎、娄分野。济河以北,东昌府及兖州府之西境,济南府之北境。《禹贡》兖州地也。春秋时属卫,于战国兼得魏、宋、齐、赵之郊。卫分野,见河南封域。秦并天下,置齐郡、东郡、薛郡、琅邪及辽东等郡。汉置十三州,此亦为青州及兖州地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后汉因之。魏、晋亦置青、兖二州。永嘉以后,陷于石勒及慕容?。后又入于苻坚,坚败
...更多
卷三十一
◎山东二
◇济南府东至青州府三百二十里,南至兖州府三百三十四里,西南至兖州府济宁州三百六十六里,西至东昌府三百里,北至直隶景州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一千八百五十里,至京师九百里。
《禹贡》青州之域。春秋、战国并属齐。秦属齐郡。汉初属齐国吕后初,割齐之济南为吕国,文帝初复故,文帝分置济南国,景帝改为济南郡。后汉仍曰济南国。晋复为郡。刘宋兼置冀州。后魏改为齐州,兼置济南郡,后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州存,炀帝又改齐州为齐郡。唐复为齐州。天宝初年,曰临淄郡。三载,改曰济南郡。
...更多
卷三十二
◎山东三
◇兖州府东至江南海州五百六十里,南至江南徐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德府四百十七里,西北至东昌府三百八十里,东北至济南府三百三十四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千二百三十里,至京师千二百三十五里。
《禹贡》徐、兖二州之域,春秋时属鲁。战国初属鲁,后属楚,亦为齐、宋之疆。秦置薛郡。汉为鲁国及泰山、山阳等郡地。后汉为鲁国、任城国及山阳等郡。晋为鲁郡。宋为高平、东平、鲁郡等郡地元嘉三十年,移置兖州,治瑕丘。沈约《志》:兖州刺史后汉治山阳昌邑,魏晋治廪丘。武帝平河南,治滑
...更多
卷三十三
◎山东四兖州府下
济宁州府西六十里。东南至江南徐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德府三百五十七里,北至东平州百五十里。
古徐州地。春秋属鲁。战国属宋,后属齐。秦属砀郡。汉属东平国。后汉为任城国章帝元和初,析东平国置。晋因之。刘宋属高平郡。后魏复置任城郡,而置济州于济北郡之?高?敖城见济南府长清县。后齐又改任城曰高平郡。隋初,郡废,此为兖州及济州地大业初,改兖州曰鲁郡,济州曰济北郡。唐亦为兖、济二州地济州治庐县,自隋至唐不改。见前长清县。天宝初,改济州曰济阳郡。十三载,废入东平郡。五代周
...更多
卷三十四
◎山东五
◇东昌府东至济南府三百里。东南至兖州府三百八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曹州四百三十里,西至直隶大名府一百八十里,北至直隶清河县一百三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九百四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一千五百四十五里。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齐西境聊摄地。战国时,为魏、齐、赵三国之境。秦属东郡。汉因之。魏、晋属平原国。后魏为平原郡治魏收《志》:平原郡,治聊城。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罢。隋置博州。大业初,州废,改属武阳郡。唐复为博州。天宝初,曰博平郡。乾元初,复故。宋仍曰博州亦为博平郡。金因之,属
...更多
卷三十五
◎山东六
◇青州府东至莱州府三百十六里,东南至海五百里,南至兖州府沂州四百四十六里,西南至兖州府四百二十里,西至济南府三百二十里,东北至海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千五百里,至京师千里。
《禹贡》青州地。春秋、战国为齐地。秦置齐郡。汉因之,又分置北海郡。后汉为齐、北海、乐安三国地后汉青州理临?。永嘉末,陷于石勒后赵冉闵之乱,段龛据此,寻为燕慕容恪所陷。其后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南燕于广固置燕都尹。义熙五年,刘裕灭之。宋仍为齐郡,兼置青州刘裕初平南燕,置北青州,治东阳,
...更多
卷三十六
◎山东七
◇莱州府东北至登州府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海二百五十里,西南至青州府莒州四百五十里,西至青州府三百十六里,北至海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四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千五百里,至京师千四百里。
《禹贡》青州地。春秋时莱子国《禹贡》:莱夷作牧。《春秋》:襄六年,齐侯迁莱子于?阝。或曰?阝即今郡治,在齐之东,故曰东莱。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曰东莱郡。后汉因之。晋为东莱国。宋复曰东莱郡。后魏因之,兼置光州。隋郡废。开皇五年,改光州曰莱州。大业初,曰东莱郡。唐复曰莱州。天宝初,亦曰东莱郡。
...更多
卷三十七
◎山东八
◇辽东旧都司城。东至鸭绿江五百六十里,南至旅顺海口七百三十里,西至山海关一千一十五里,西北至大宁废卫八百六十里,东北至故建州卫七百九十里。自都司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三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七百里。
古冀、青二州地。舜分冀东北为幽州,即今广宁以西地;青东北为营州,即今广宁以东地。战国属燕。秦置辽东、辽西二郡。汉初因之。武帝拓朝鲜,并割辽东属邑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昭帝省临屯、真番郡。后汉因之,后为公孙度所据度自称平州牧,传四世。魏景初二年,司马懿
...更多
卷三十八
◎山东九外国附考
◇朝鲜在辽东都司东千八百里。东至海七百七十里,南至海千三百里,西南至海八百里,西北至鸭渌江七百五十里,北至女真界千四百里。自其国都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里。古朝鲜国,箕子所封。战国时,燕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遂为燕地。秦为辽东外徼。汉初属燕国,燕王卢绾叛入匈奴,燕人卫满窃据其地。武帝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昭帝并为乐浪、玄菟二郡。后汉末,为公孙度所据。至公孙渊,魏灭之。晋永嘉末,没于高丽。高丽者,扶余别种,《东夷传》云:即高句骊也。其族有五:一消奴部,一
...更多
山西方舆纪要序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溯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吾盖征之春秋之世,而知所以用山西者矣。叔虞之初封于唐也,不过百里之国,其后并兼弱小,渐以盛强。献公信骊姬之谗,申生死而重耳逐。当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龚廷贤
清·徐灵胎
(宋)陈世崇,徐铉著
宋·邓椿
(晉)陳壽 編繏(南朝宋)裴松之 注
姜子牙
明·王銮
明·天中星垣主人
明·宋濂
春秋·邓析
姚秦·竺佛
明·朱权
明·孙梅锡
西周·周公旦
元魏·月婆首那
清·李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