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目录:
叙
叙
总叙一
总叙二
总叙三
凡例
目次
历代州域形势纪要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南直方舆纪要序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山东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山西方舆纪要序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河南方舆纪要序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陕西方舆纪要序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四川方舆纪要叙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湖广方舆纪要序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江西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浙江方舆纪要叙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福建方舆纪要叙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广东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广西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云南方舆纪要序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贵州方舆纪要叙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川渎异同序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三十九
◎山西一
古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此为并州应劭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亦曰卫水、常水之间也。今卫水、常水,俱见北直真定府。《禹贡》仍曰冀州其地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安,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成王封叔虞于唐,此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地,亦兼韩、魏之疆今平阳府,故魏地。潞安府辽、泽二州,故韩地。后皆入于秦。其在天文,昴、毕则赵分野韩、魏分野,见河南沿革。秦并天下,置太原、河东、上党、代、雁门、云中等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并州其河东郡则属于司隶。后汉以并州治晋阳。灵帝时,羌
...更多
卷四十
◎山西二
◇太原府东至直隶赵州五百五十里,东南至辽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陕西吴堡县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二百里。
《禹贡》冀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时属赵。秦置太原郡。两汉因之,兼置并州治焉。魏为太原国,并州仍旧。晋因之,后为刘渊所据,旋没于石勒,又为慕容燕所据,苻坚复取之。后魏仍为太原郡,兼置并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废郡置并州《隋志》:开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九年,改为总管府,大业初府
...更多
卷四十一
◎山西三
◇平阳府东至潞安府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四百十里,南至黄河二百六十五里,又渡河至河南之陕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黄河三百十里,又渡河西北至陕西延安府二百七十里,北至汾州府三百九十里,东北至沁州三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禹贡》冀州地,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世纪》云:其地在平水之阳而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两汉因之。三国魏始置平阳郡。晋因之。永嘉三年,刘渊字元海僭号,建都于此。其后石赵慕容燕
...更多
卷四十二
◎山西四
◇汾州府东至潞安府四百四十里,东南至沁州四百八十里,南至平阳府三百九十里,西南至平阳府隰州二百七十里,东北至太原府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南京二千四百三十里,至京师一千三百八十里。
《禹贡》冀州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二汉属太原及西河郡。魏因之。晋为西河国。后魏曰西河郡,后又侨置汾州。北齐改南朔州,后周改为介州,而西河郡如故。隋初郡废,炀帝复改介州为西河郡。唐初改为浩州。武德三年,改为汾州。天宝初,曰西河郡。乾元初,复曰汾州。五代末,属于北汉周显德初
...更多
卷四十三
◎山西五
◇泽州东至河南卫辉府四百十里,南至河南怀庆府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河南府二百八十里,西至平阳府绛州四百五十里,西北至平阳府四百十里,北至潞安府一百九十里,东北至河南彰德府三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六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一千八百里,至京师亦一千八百里。
《禹贡》冀州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汉为上党、河东二郡地。后汉及魏、晋因之。后魏置建州魏收《志》:慕容永分上党置建兴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复置。永安中,罢郡置建州,治高都城,领高都、长平、安平三郡。
...更多
卷四十四
◎山西六
◇大同府东至保安州五百里,南至太原府代州雁门关二百九十里,西至大同右卫黄土山墩二百三十里,北至废宣宁县猫儿庄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五百里,至京师九百里。
《禹贡》冀州地。春秋时,为北狄所居。战国属赵。秦为云中、雁门、代郡地,汉因之。后汉末,元胡大扰,郡县俱废。后魏主?天兴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代尹,又改为万年尹。孝文太和中迁洛,改置恒州及代郡时司州改置于洛阳也。后周并废。隋以其地属代、朔、云三州。唐武德六年,置北恒州,明年废。贞观十四年
...更多
卷四十五
◎山西七外夷附考
◇北翟东抵兀良哈,西连西番,北逾沙漠。自和林距京师,凡四千余里。《四裔考》:北翟历代为患,种类不齐,称名各异:夏殷曰獯鬻,周曰犭严狁,秦、汉曰匈奴,汉末曰乌桓,晋曰鲜卑,南北朝有蠕蠕,隋、唐时曰突厥,宋曰契丹,及女真衰而蒙古起焉。蒙古,契丹别部也。契丹部落之小者,曰蒙古,曰泰赤乌,曰塔塔儿,曰克列,各据分地。既而蒙古皆兼有之。或曰:蒙古即鞑靼也。《续通典》:鞑靼本东北方夷??别部。唐贞元以后,奚、契丹渐盛,部众分散,或属契丹,或依勃海,渐流徙于阴山。其俗语讹,因谓之鞑靼。广明元年,李克用
...更多
河南方舆纪要序
河南,古所称四战之地也。当取天下之日,河南有所必争。及天下既定,而守在河南,则岌岌焉有必亡之势矣。周之东也,以河南而衰;汉之东也,以河南而弱;拓跋魏之南也,以河南而丧乱。朱温篡窃于汴梁,延及五季,皆以河南为归重之地。以宋太祖之雄略,而不能改其辙也,从而都汴。都汴而肩背之虑实在河北,识者早已忧之矣。女真之季也,惧蒙古之逼,乃迁于汴。迁汴未已,又迁于蔡,始为亡宋之资,终为自弊之地。当其亡宋之日,岂料其祸之亦中于此哉?说者曰:“洛阳,周公所以营成周也,形胜莫尚焉。夫周公营洛,岂意后世之遂迁而东哉?周以幽王之乱,而召犬戎之祸,惕目前之小警
...更多
卷四十六
◎河南一
《禹贡》曰:荆、河惟豫州荆,荆山。见湖广襄阳府。《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性,音生。春秋时,为周畿邑,又为宋、郑、卫诸国地,亦兼秦楚之疆。战国时,为韩魏列国地。自河以北,则赵境也今怀庆、卫辉、彰德三府,本古冀州地,春秋属卫属晋,战国兼属赵魏。《天官》:柳、七星、张则周分野,房、心则宋分野,室、璧则卫分野,觜、觿、参则魏分野,角、亢、氐则韩分野赵分野,见山西沿革。秦并天下,置三川、颍川、南阳等郡河以北彰德府,则邯郸郡之南境。汉武置十三
...更多
卷四十七
◎河南二
◇开封府东至归德府三百十五里,东北至山东曹州一百里,东南至南直颍州五百四十里,南至汝宁府四百六十里,西至河南府四百二十里,西南至南阳府裕州五百五十里,西北至怀庆府三百里,北至直隶开州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至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五里。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此。秦属三川郡。汉置陈留郡。晋为陈留国其后没于群胡,石虎改为建昌郡。后魏亦曰陈留郡。东魏置梁州及陈留、开封二郡天平四年,梁州附于西魏,侨置北徐州。旋复入于东魏。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周震
清·沈起凤
唐·还阳子
汉·孔鲋
唐·薛易简
周·尹佚
(明)杨士奇 编
清·陆陇其
石振之
宋·赵升
(宋)阮阅 撰
(北魏)崔鸿
南朝梁·丘明
晋·法显
清·张倬
宋·马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