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舆服三
卤簿杂录
旗案:稿本舆辇旗物制与卤簿、法驾并列互引。疑当时仪注二簿录名。今仍其旧,汇类删繁,总题为卤簿杂录。
建隆四年,太祖又诏别造五龙旗五,南郊用之。
卤簿法驾中有甘露旗此条天头原批:「此条移后。」批者乃将其移至「卤簿法驾上人引中道中有转光小绯旗」条后。。
建隆四年将郊祀,礼仪使陶谷建议取天文列星之象,作十二辰旗。
建隆四年,太祖诏别造金凤旗一,南郊用之。
建隆四年,太祖诏别造金鸾旗,南郊用之。
建隆四年,太祖诏别造大神旗六。
建隆四年,太
...更多
舆服四
天子服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九日,太常礼院言:「准敕追尊四庙,皇帝御崇元殿、命使行册礼衮龙服,五月一日御殿受朝通天冠、绛纱袍。伏请下内中尚司与少府监计会修制。」诏可。
十九日,太常礼院言:「准少府监(准少府监)牒,请具衮龙衣、绛纱袍、通天冠制度令式。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如上,为升龙,皆织就为之。山、龙以下每章
...更多
舆服五
衮冕
【宋会要】
真宗咸平五年二月,大理寺丞李坦言:「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殖:原作「极」,据本书《舆服四》引坦奏改。。是故礼者,治国之柄;服者,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前:原作「历」,据本书《舆服四》引坦奏改。,后王不易。臣昨差郊坛助祭,窃见助祭之官所服六冕,多不依古制,又虑后来增减不同。按《司服》云:王祭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祭五帝亦如之;飨先王,则衮冕;飨先公,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祭 小祀,则玄冕。郑司农云:衮冕之旒,天子则十二旒,若上公则九旒,侯伯鷩冕七旒,子男
...更多
舆服六
宝
尊号宝
【宋会要】
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月一日,孝宗已即位,未改元。礼部太常寺言:「六月二十九日诏书节文,太上皇帝宜恭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恭上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今先次讨论,条具礼仪。一、依礼例,合差撰册文官二员。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册文系差宰臣撰,乞差尚书左仆射;寿圣太上皇后
...更多
运历一
五运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言:「国家受禅于周,周木德,木生火,合以火德王,其色尚赤。仍请以戌日为腊。」从之。
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四月,布衣赵垂庆言:「皇家当越五代,上承唐统,为金德。若以梁上继唐,传后唐至国朝亦合为金德。矧自禅代以来,符瑞狎至,羽毛之类多色白者,皆金德之应。望改正朔,易服色,以承天统。」下尚书省集百官定议。右散骑常侍徐铉等奏议曰:「五运相承,国家大事,着于前载,具有明文。顷以唐季丧乱,朱梁篡代,庄宗早编属籍,继立亲雪国雠,天下称庆。即以梁比羿、浞、王莽之徒,不可以为正统也。
...更多
运历二
铜仪
【宋会要】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四日,司天监言:「冬官正韩显符造铜浑仪成。」诏移入龙图阁,令显符选学生中可教者传授其业。
十一月三日,召辅臣至阁观铜仪。其制为天轮二,一平一侧,各分三百六十二度。又为黄赤道,立管于侧轮中,以测日月星辰行度皆无差。
仁宗庆历八年十二月,命翰林学士钱明逸检阅浑仪制度以闻。
皇佑初,仁宗有命,日官舒易简、于渊、周宗等参用淳风、令瓒之制,改铸黄浑仪。
三月,御延和殿,召辅臣观新造浑仪木样。
八月,又召辅臣于崇政殿观浑仪图
...更多
职官一
三公三少
【宋会要】
旧为三公三师。政和二年,改三师为三公,又增三少。
神宗治平四年正月十九日,已即位未改元。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魏国公韩琦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仍诏出入如二府仪。
熙宁二年七月,宰臣曾公亮、韩琦并预言:臣等提举两朝实录,乞不(进)[推]恩。上以为有例,而公亮奏:「臣当迁司空,琦太保,三公非赏劳之官。」从之。
三年九月十三日,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更多
职官二
门下省
【宋会要】
门下省侍中、侍郎、给事中领本省事,阙则谏、舍权判。掌供御宝、大朝会位版、赞拜、拜表、宣黄、外官及流外较考、诸司附奏挟名、年满斋郎转补、选人过门押定、覆(奉)[奏]文武官(毋)[母]妻叙封、覆麻、请画,则白院主之。受中书宣黄、画敕及僧道赐紫衣师号,则画院、甲库主之。职掌有白院、画院、甲库令史、赞者、驱使官,又有典仪、城门符宝郎,皆大朝会遣官摄事。
《两朝国史志》:门下省判省事一人,以给事中充,阙则谏议或学士、舍人权领焉。掌供御宝,宝院主之。亲祀、大朝会设位版、赞拜、拜表、外官及流外较考
...更多
职官三
中书省
【宋会要】
《两朝国史志》:中书省:判省事一人,以舍人充。掌供郊祀及皇帝册文、幕职州县官较考、斋郎室长诸司人年满覆奏,并受文官改赐服章、僧道紫衣师号、举人出身、寺观名额正宣之事。白院令史六人,甲库令史二人,驱使官三人。玉册院镌字官一人,玉册官一人,金(官)[字]官一人,彩画官一人。元丰改制,官名则因旧,而职守与旧不侔矣。
太宗太平兴国九年二月,诏:「凡除官及铨注州县官,新降画敕止宣黄甲等,各定经历发遣日限:承旨院二日,中书门下省五日,都省六行承领敕甲二日,吏部甲库五日。候正敕到,方给签符敕关。」
...更多
职官四
尚书省
【宋会要】
尚书都省。旧制:尚书令、左、右仆射、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主都省事。国朝以诸司三品以上官或学士一员权判。凡尚书诸司,悉他官主判。其事务至少者,但中书批状,送印领判。都省总领省事,及集议、定谥、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赠、注甲、发付选人、出雪投状、二十四司吏员迁补、纳检校官兑省礼钱、有议事注甲、白状库收造礼钱、公廨杂事。凡八案,二十四司,每季轮掌季帐,转牒番宿。当季之司差人赴门下省承发制 。省旧在兴国坊,即梁太祖旧第。太平兴国中,移于利仁坊
孟昶旧第,颇宏敞。中设都堂、左、右丞、左
...更多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钱塘袁枚子才
明·释如惺
(汉)司马迁
清·瞿镛
清·邹存检
清·况周颐
南朝宋·范晔
明·祁承业
(齐)司马穰苴
唐·李百药
江左樵子
(清)罗惇曧
清·周煌
明·徐纮
明·李时珍
清·富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