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蝉
上一卷
下一卷
非
居
流
垂
虞
蝉
是
高
响
緌
世
藉
声
出
饮
南
秋
自
疏
清
风
远
桐
露
虞世南
蝉
蝉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注释
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蝉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蝉赏析
: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虞世南
简介
简介暂无
虞世南
的其它诗歌
蝉
咏舞
咏萤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应诏嘲司花女
奉和献岁宴宫臣
奉和幸江都应诏
奉和至寿春应令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赋得吴都
赋得慎罚
奉和咏日午
发营逢雨应诏
赋得临池竹应制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侍宴归雁堂
凌晨早朝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初晴应教
秋雁(一作褚亮诗)
中妇织流黄
门有车马客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怨歌行
结客少年场行
拟饮马长城窟
出塞
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蝉诗句
居高声自远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垂緌饮清露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剖析诗句“从头便是断肠声”在《听歌六绝句。何满子》中的意义
《游丰乐招提佛光三寺》中蕴含的名句“林野为家云是身”
白居易的“幽芳静绿绝纤埃”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十五年来看几回出自哪里
世间何事不悠悠是谁写的
《戒药》中蕴含的名句“爱恋无终已”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听歌六绝句。离别难》中诗句“绿杨陌上送行人”的韵律之美
能逐东风作雨无中的哲理和妙处
自从九月持斋戒中的心境和寓意
兽中刀枪多怒吼是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