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感古
上一卷
下一卷
相
骊
汉
祖
徒
玄
三
九
司
感
对
山
氏
龙
爱
珠
光
折
马
古
秋
与
远
已
燕
人
如
无
扎
草
茂
徇
深
赵
不
转
停
绿
陵
欲
惑
玉
识
烛
波
司马扎
感古
感古原文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感古评点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此首《感古》之诗,真为感慨万千之作也。夫司马扎,其文才亦堪称雄者也。由诗中可见其细腻之心,深思熟虑之态,盖无疑者。始言“九折无停波”,言之而不言,言之短而意之长,诗之一得也。九折,言九曲也,象征复杂繁复之事物;无停波,意谓无休止之涌动,形容乱世之局,不胜赞叹之余。继而言“三光如转烛”,此指天地之光辉,犹如烛光般闪烁不已,遥呼“烛之之乎者也兮”。且望此句,犹如星星之光,一闪即逝,余情慌乱,不知所往也。进而,司马扎又云:“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此言欲扬国之货神奇而忽视国之珍宝与珠玉之美,诗人之意在于责备焉。乃使我思尽,繁星点点,宛如黑暗长夜,望渺茫亮光,虽不见所游之乡,但闻一暗香透骨,胜过百花争艳矣。“祖龙已深惑”,此指上代帝王之迷失,不懂得应当珍惜之,而仅追求权力而已;“汉氏远徇欲”,则一语道破了汉家后代之荒淫放纵。如此精妙之词,实足以叹为观止也。再览此诗,不觉唤起我心中另一股情怀。诗中有云:“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此言追忆当年,天下英杰之墓,亦似叹惜人之离世也。骊山,乃太华之一端,茂陵乃秦始皇之陵寝,封存万古。常言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盖思者所共思也。诗人之情,有若骊山之秋草,虽经风雨而色绿翠不衰也。此诗盖有余情余致之思而成,凝聚国士之情怀而诉之。文中字数稍长,想必有时满纸皆字,然亦可观此文之博大精深之深处。诗人自深处,言观世事之不易,言人事之殷切,言世风之浮躁,皆贯穿其中。其文风古拙优雅,乃司马扎之特色也。有如丹青之作,亦似玉雕之品,温润真遒,惊人之绝。时光荏苒,万事皆逝。斯诗虽有远古之景,却似如今时人之心情。盖有沞水之思、韶山之魂,国士之志、世人之愿。不假华丽辞藻,不需华洁纸墨,此诗实为至古至今之神奇之作,可谓“惊涛拍岸斯诗也,盖诸司马之绝世之作也”。之乎者也兮,诚不胜忘怀!
司马扎
简介
简介暂无
司马扎
的其它诗歌
漾陂晚望
登河中鹳雀楼
隐者
夜听李山人弹琴
秋日怀储嗣宗
白马津阻雨
涂中寄薛中裕
题清上人
南徐夕眺
观郊礼
送孔恂入洛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山斋会别
送友人下第东游
宿寿安甘棠馆
上巳日曲江有感
东门晚望
送归客
江上秋夕
近别
自渭南晚次华州
感萤
沧浪峡
道中早发
筑台
山中晚兴寄裴侍御
锄草怨
效陶彭泽
蚕女
美刘太保
古边卒思归
弹琴
卖花者
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
猎客
古思
赠王道士
感古
感古诗句
九折无停波
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
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
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
相对秋草绿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卢纶在“长安陌上又相逢”中表达了什么
剖析诗句“我若无情似你时”在《福建士子》中的意义
张林的“五色蔷薇”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卢纶在“碧霄孤鹤发清音”中表达了什么
减字木兰花(咏梅)中酒晕无端上玉肌的赏析解读
失调名(小轩生日)中玉宇风清的赏析解读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勾漏丹砂”在《沁园春(寿胡守)》中的意义
时间的流转:诗句“幽人好独行”在《秋晚山中别业》中对岁月的诉说
剖析诗句“雪晴山脊见”在《新安江行》中的意义
“绝顶初攀似出笼”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