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 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 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 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 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 8
【山堂】1.山中的寺院。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赵元一)《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2.隐士的山中居所。宋曹组《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长江的势力算为最大。”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迎秋】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郑玄注:“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
【色】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4. 种类:各~用品。 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6. 妇女美貌:姿~。~艺。 7. 情欲:~情。好(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