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暮春浐水送别
上一卷
下一卷
流
行
暮
绿
韩
暮
尽
人
云
暗
琮
春
年
莫
楼
红
浐
光
听
阁
稀
水
是
宫
古
出
送
此
前
今
凤
别
声
水
情
城
韩琮
暮春浐水送别
暮春浐水送别原文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浐水送别赏析
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 。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摛“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 “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了。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汪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 君骅)
韩琮
简介
简介暂无
韩琮
的其它诗歌
晚春江晴寄友人
暮春浐水送别
骆谷晚望
杨柳枝词
杨柳枝
二月二日游洛源
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
凉州词
公子行
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雨
京西即事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牡丹
颍亭
咏马
露
霞
云
风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题商山店
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
春愁
暮春浐水送别诗句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宁为草木乡中生——王建
三朝行坐镇相随经典翻译和点评
未央宫中常满库是什么诗?
王建《荆门行》中的名句赏析
王建的“鱼入稻花中”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剖析诗句“九衢年少无攀处”在《塞上梅》中的意义
专家评点“百年欢乐能几何”
花时未省两山居经典翻译和点评
“难得闲人话白云”到底说了什么?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上李吉甫相公》中诗句“霄汉无云日月真”的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