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 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 4. 安定、安静:~安。~服。 5. 治理,镇压:~定。 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 7. 和好:“宋人及楚人~”。 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 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
【明】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6. 睿智:英~。贤~。~君。 7. 视觉,眼力:失~。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
【玉案】的有足之盘。《周礼·考工记·玉人》“案十有二寸”汉郑玄注:“郑司农云:‘案,玉案也。’案,玉饰案也。”孙诒让正义:“谓梓人为之案,而玉人以玉饰之。”北周庾信《周大将军瑯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筑塞长榆,营军高柳,玉案推食,河桥劝酒。”唐韩翃《寄上田仆射》诗:“金装画出罗千骑,玉案晨餐直万钱。”2.玉饰的几案。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金苏翠幄,玉案象牀。”唐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诗:“道书堆玉案,仙被叠青霞。”
【临】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宣室】1.古代宫殿名。殷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武王甲卒三千,破紂牧野,杀之宣室。”高诱注:“宣室,殷宫名;一曰宣室,狱也。”2.古代宫殿名。指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裴駰集解引苏林曰:“未央前正室。”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南朝宋刘孝标《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墨翟之言无爽,宣室之谈有徵,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明杨慎《春兴》诗:“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清查嗣瑮《贾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