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2.泛指高官之仪仗。唐李商隐《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辞之第,早建双旌。”徐炯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元刘忠之《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明王世懋《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3.借指高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
【寄】1. 托付:~托。~存。~情。~怀。~意。 2.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4. 认的亲属:~父。~母。~子。
【鲁儒】。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唐皇甫冉《送孔党赴举》诗:“家承孔圣后,身有鲁儒名。”清顾炎武《答徐公肃书》:“不忘百姓,敢自托於鲁儒;维此哲人,庶兴哀於周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