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 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4. 缓解,解除:以~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 ◎ 朝向:“~刃者死”。 汉 方言集汇
【小】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3. 时间短:~坐。~住。 4.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5. 谦辞:~弟。~可。~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 妾:~房。 典
【当垆】亦作“当罏”。1.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唐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壚女,红妆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忽一日,卓王孙家僮有事到成都府……正来到司马长卿肆中。见当罏之妇,乃是主翁小姐,喫了一惊。”2.指煮酒;饮酒。南朝陈徐陵《春情》诗:“薄夜迎新节,当壚却晚寒。”3.对着酒垆;在酒垆前。南朝梁简文帝《当垆曲》:“当壚设夜酒,宿客解金鞍。”明何景明《艳曲》之三:“妆成临劝酒,曲罢坐当罏。”明夏完淳《雪后怀张子韶》诗:“当壚对酌睨文君,露顶
【酒】◎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倍】1.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事~功半。~道而行(兼程而行)。 2.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是十。 3.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思亲”。~加。~儿精神。 4. 增益:“焉用亡郑以~邻?” 5. 古同“背”,背弃,背叛。 6. 古同“背”,背诵。 典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2. 舒服:睡得~。 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