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小儿垂钓
上一卷
下一卷
怕
路
侧
蓬
胡
小
得
人
坐
头
令
儿
鱼
借
莓
稚
能
垂
惊
问
苔
子
钓
不
遥
草
学
应
招
映
垂
人
手
身
纶
胡令能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小儿垂钓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陈志明)
胡令能
简介
简介暂无
胡令能
的其它诗歌
小儿垂钓
咏绣障
王昭君
喜韩少府见访
小儿垂钓诗句
侧坐莓苔草映身
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此怀平不得”到底说了什么?
时间的流转:诗句“云藏李白读书山”在《蜀中三首》中对岁月的诉说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只凭邻叟典孤琴”在《赠咸阳王主簿》中的意义
郑谷在“林下听经秋苑鹿”中表达了什么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樵者》中诗句“何处掩衡扉”的韵律之美
郑谷的“惊飞失势粉墙高”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坐睡觉来清夜半中的心境和寓意
“清香闻晓莲”到底说了什么?
专家评点“汗流浃背曾施力”
郑谷《回銮》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