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寻九华王山人
上一卷
下一卷
名
卧
花
松
叠
扪
相
下
杨
寻
姓
云
藏
夹
石
萝
寻
马
夔
九
厌
情
薜
莓
渡
盘
春
扣
华
人
自
荔
苔
溪
磴
半
荆
王
知
逸
篱
径
危
险
时
扉
山
人
杨夔
寻九华王山人
寻九华王山人原文
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扪萝盘磴险,叠石渡溪危。松夹莓苔径,花藏薜荔篱。卧云情自逸,名姓厌人知。
寻九华王山人评点
杨夔的《寻九华王山人》是一首古拙而优雅的诗歌之作。诗云:“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扪萝盘磴险,叠石渡溪危。松夹莓苔径,花藏薜荔篱。”作者以娓娓动听的文字描绘出了自己寻找九华山王山人的情景,展现了他在山野间的随性和豁达。诗中的“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是诗人抵达目的地后的开篇,荆扉是山间小屋的门户,扣门而入意味着踏入了山人世界。寻觅春天已过半的描写,显示了诗人的旅程并非一朝而毕,时光流转之际,他却依然坚定地前行。接下来,诗人以扪萝盘磴险、叠石渡溪危的形容描绘出山中险峻之景。通过松夹莓苔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莓苔隐匿其中,松树掩映其间,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花藏薜荔的篱墙则在这山野景致中增添几分野趣。诗末,“卧云情自逸,名姓厌人知”之句是诗人对自然的倾慕之情。卧云象征着自然的自由飘逸,而作者对此感悟颇深。他不追求个人的名利,不计较人间的冷暖,只追随着心中对自然的钟爱之情。名姓厌人知的境界,更是表达了诗人的韧性和超脱凡尘的心态。此诗以其古拙而优雅的文字风格,展现了杨夔对自然的执着情感和超脱凡尘的追求,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以及敬佩之情。诗人运用繁体字点缀,更为整篇诗歌增色不少,仿佛将读者置身于宋代氛围之中。杨夔的《寻九华王山人》可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堪称不朽之作。之乎者也兮,百思而不得其解。说之与言之,无法言尽其中之美。惟有静心细细赏读,方能体味其中的诗意之深远。
杨夔
简介
简介暂无
杨夔
的其它诗歌
送郑谷
送杜郎中入茶山修贡
寄当阳袁皓明府
题宣州延庆寺益公院(咸通中入讲极承恩泽)
题郑山人郊居
送张相公出征
题甘露寺
送日东僧游天台
送邹尊师归洞庭
金陵逢张乔
寻九华王山人
宁州道中
寻九华王山人诗句
下马扣荆扉
相寻春半时
扪萝盘磴险
叠石渡溪危
松夹莓苔径
花藏薜荔篱
卧云情自逸
名姓厌人知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剖析诗句“一雨吹销万里尘”在《片云》中的意义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送刘秀才归桑水宁觐》中诗句“应到高堂问安后”的韵律之美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中春感兴》中诗句“万灵何处谢无私”的韵律之美
晓窗惊觉向秋风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晓窗惊觉向秋风
何处经年閟好音中的哲理和妙处
“千山冷叠湖光外”的主旨是什么?
《喜得自牧上人书》中蕴含的名句“灵一传书慰毳袍”
箭急光阴一任催经典翻译和点评
“清秋一片云”的主旨是什么?
剖析诗句“寒涧不生浮世物”在《游谷山寺》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