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新秋
上一卷
下一卷
秋
帘
虚
团
罗
新
在
花
檐
扇
公
秋
不
孤
恰
初
升
声
月
受
辞
中
冷
风
暑
罗公升
新秋
新秋原文
团扇初辞暑,虚檐恰受风。帘花孤月冷,秋在不声中。
新秋评点
罗公升之《新秋》诗,字如玉色,意似秋风。诗云:“团扇初辞暑,虚檐恰受风。帘花孤月冷,秋在不声中。”夏去秋来,扇子纷纷归场,道尽时序之气。虚檐间微风袭来,清凉之意盈满人魂。悬挂着的帘花映衬着孤寂的月光,宛如秋天的静默之姿,寒意渐增。而秋意却在无声无息之中缓缓扩散,探寻其间的寂静美丽,宜以心领之。秋逝夏归之际,诗人以幽婉之言表达对此片刻时光的把握。诗人以“团扇初辞暑”兮之词,形容夏日炎热的告别,意在揭示一丝凉爽的气息入肤。诗人用“虚檐恰受风”之句,展现出寂静而恬淡的境界。宛如微微东风拂面,亦如轻轻细雨洗净尘埃,令人身心舒畅。更有“帘花孤月冷,秋在不声中”之句,将秋天的凉意与寂静相融,恰到好处地传递出秋季的沉默美感。凭此诗可知,罗公升恰如诗中:“秋之于我者,其美丽绝伦也!”十分动人。时节流转,团扇挂却,檐前飘风。诗人的笔墨静谧而又富于节奏,透过文字的布局以及繁体字的点缀,进一步加深诗歌的古拙优雅之美。此诗,抓住人们对秋天纤细感触,描绘自然中那一瞬间的宁静,将读者带入感受季节之美的世界之中,给予人类心灵以惊艳拨动。转眼之间,否难寻得清雅之作。此谓《广韵》之盛,此之乎者也兮!
罗公升
简介
简介暂无
罗公升
的其它诗歌
自沟河乃旧日南北分界之地
种药
至日见菊花盛开有感
赠游仁翁
赠相字曾木讷
赠刘次山
赠别詹厚斋
早行
再如吴门
早起
杂咏二首
杂咏二首
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有念
庾楼
忆故人
有感
乙酉元日游长春宫奚真人所居之地雕砌文礎皆汴都宫殿旧物
扬州
夜月怀超然故台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燕城读史
演福寺
新秋
雪后望庐山
谢松野叔赠诗用首句惊舟出瞿塘还有平流安十字为韵
谢松野叔赠诗用首句惊舟出瞿塘还有平流安十字为韵
相国寺
晓起
谢松野叔惠菊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二首
溪上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二首
闻息有变
西楼火
为游叔蕃觅苦椎
挽章
挽何见山二首
挽何见山二首
脱身军府暂憩先月亭前挹湖光左右花木交映壁间题字亦有可观惜未及见月也
所闻
题邹安斋诗卷
送刘玉田通判归山
送同邸刘学古
送介翁兄自扬州还南城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
戍妇
送归使绝句七首
世故
疏渠
食新稻
山背道中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三首
散慵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三首
入书室东垣有神光自几案出三首
秋夜有怀二首
秋夜有怀二首
秋夜观书
秋望
秋夕
秋日有感
秋怀二首
秋怀二首
秋怀
秋怀
秋怀
禽言·枭
禽言·夜鹤
禽言·日中乌
七绝句
飘蓬
菩提寺
七绝句
七绝句
七绝句
七绝句
七绝句
七绝句
纳凉
儗过钱塘约诸客同赋
偶赋二首
偶赋二首
闵雨有怀
梦中作
闷
旅坐
灵岩寺二首
陵州
灵岩寺二首
牢落
李古城索狂醒道人诗
客楼次韵单中怨
看书有感
九日
九日言怀
金陵
旌德寺静云亭
江州寒食
见远亭次韵
寄萧高风
纪秦汉间事二首
纪秦汉间事二首
即事
黄州
湖山人隐居
洪扇馈松野叔
和潘彦国见赠
和宫怨
和罗菊潭
过嘉兴雪中
过表湖逢彭奇山
观棋
观潮二首
观猎
故相府
观潮二首
故里
感旧
感怀
发湖州二首
发湖州二首
蛾眉亭
端午皇帝阁
读史
端午夫人阁
读史
读史
读史
读史
冬至
洞岩
读史
冬夜独坐
东平府文庙规模颇壮其中亦有儒生十数然无一可语者
冬蚊
抵舍一夕复行途中遣怀
得家问
得家问
道逢新婚者
道傍古樟有竹附焉可发一叹
丹房采蕨
代前清江守滕大著赠李吉州
答戴用斋教谕
从军兴平
从军留别天逸
从道益声自清江送至樟镇别后书怀
次韵严叔贤见寄
春雨
次韵槐侄送花
春晓道中
春日皇后阁
春晚
春日皇帝阁
春日皇帝阁
春日夫人阁
曹操疑冢
尝稻
蔡州二首
蔡州二首
安庆府
辟地
辟地
别次山馆中诸客
病中
新秋诗句
团扇初辞暑
虚檐恰受风
帘花孤月冷
秋在不声中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残花伴醉人”到底说了什么?
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中的名句赏析
李商隐的“桂水春犹早”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李商隐在“相看不相识”中表达了什么
莫恃金汤忽太平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莫恃金汤忽太平
李商隐的“平生误识白云夫”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张琴和古松中的哲理和妙处
樱桃花下中流莺舞蝶两相欺的赏析解读
剖析诗句“可能先主是真龙”在《井络》中的意义
李商隐《访秋》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