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史-(清)張廷玉 等
明史目录: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一
卷二十六 志第二
卷二十七 志第三
卷二十八 志第四
卷二十九 志第五
卷三十 志第六
卷三十一 志第七
卷三十二 志第八
卷三十三 志第九
卷三十四 志第十
卷三十五 志第十一
卷三十六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卷三十九 志第十五
卷四十 志第十六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八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九 志第三十五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七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卷六十八 志第四十四
卷六十九 志第四十五
卷七十 志第四十六
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卷七十五 志第五十一
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
卷七十八 志第五十四
卷七十九 志第五十五
卷八十 志第五十六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卷八十二 志第五十八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卷八十四 志第六十
卷八十五 志第六十一
卷八十六 志第六十二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
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九
卷九十四 志第七十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卷九十七 志第七十三
卷九十八 志第七十四
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 表第一
卷一百○一 表第二
卷一百0二 表第三
卷一百0三 表第四
卷一百0四 表第五
卷一百0五 表第六
卷一百0六 表第七
卷一百0七 表第八
卷一百0八 表第九
卷一百0九 表第十
卷一百一十 表第十一
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十二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六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O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O二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O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O四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O五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O六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O七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O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O九 列傳第九十七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八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O一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O二
卷二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O三
卷二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O四
卷二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O五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O六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O七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O八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O九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鍾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遊食合肥
...更多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曰元皇帝,廟號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廟號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有差。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追封皇伯考以下皆為王。辛巳,李善長、徐達等兼東宮官。甲申,遣使覈浙西田賦。壬辰,胡廷瑞克建寧。庚子,鄧愈為征戍將軍,畧南陽以北州郡。湯和克延平,執元平章陳友定,福建平。是月,天下府州縣官來朝。諭曰:「天下始定,民財
...更多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羣臣於謹身殿,始用九奏樂。景川侯曹震、定遠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慶、澂江、武定諸路俱降,雲南平。己丑,減大辟囚。乙未,大祀天地於南郊。庚戌,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二月壬子,河決河南,命駙馬都尉李祺振之。甲寅,以雲南平,詔天下。閏月癸卯,藍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鶴慶、麗江、金齒,俱下。三月庚午,河決朝邑。
夏四月甲申,遷元梁王把匝剌瓦兒密及威順王子伯伯等家屬於耽羅。丙戌,詔天下通祀孔子。壬辰,免畿內、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稅糧。五
...更多
卷四 本紀第四
恭閔帝
恭閔惠皇帝諱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帝生穎慧好學,性至孝。年十四,侍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薨,居喪毀瘠。太祖撫之曰:「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為皇太孫。二十九年,重定諸王見東宮儀制,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諸王皆尊屬也。初,太祖命太子省決章奏,太子性仁厚,於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復佐以寬大。嘗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叅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
...更多
卷五 本紀第五
成祖一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畧,能推誠任人。二十三年,同晉王討乃兒不花。晉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將出征,並令王節制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王自北平入奔喪,聞詔乃止。時諸王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憚燕王強,未
...更多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永樂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受朝賀,宴羣臣及屬國使。乙酉,享太廟。辛卯,大祀天地於南郊。復周王橚、齊王榑、代王桂、岷王楩舊封。以北平為北京。癸巳,保定侯孟善鎮遼東。丁酉,宋晟為平羌將軍,鎮甘肅。二月庚戌,設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行部、國子監,改北平曰順天府。乙卯,遣御史分巡天下,為定制。己未,徙封寧王權於南昌。貽書鬼力赤可汗,許其遣使通好。癸亥,耕耤田。乙丑,遣使徵尚師哈立麻於烏斯藏。己巳,振北京六府饑。辛未,命法司五日一引奏罪囚。壬申,瘞戰地暴骨。甲戌,高陽王高煦備邊開平。三月庚辰,江陰侯
...更多
卷七 本紀第七
成祖三
十二年春正月庚寅,思州苗平。辛丑,發山東、山西、河南及鳳陽、淮安、徐、邳民十五萬,運糧赴宣府。二月己酉,大閱。庚戌,親征瓦剌,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譚青領左、右掖,都督劉江、朱榮為前鋒。庚申,振鳳翔、隴州饑,按長吏不言者罪。三月癸未,張輔俘陳季擴于老撾以獻,交阯平。庚寅,發北京,皇太孫從。
夏四月甲辰朔,次興和,大閱。己酉,頒軍中賞罰號令。庚戌,設傳令紀功官。丁卯,次屯雲谷,孛羅不花等來降。五月丁丑,命尚
...更多
卷八 本紀第八
仁宗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諱高熾,成祖長子也。母仁孝文皇后,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稍長習射,發無不中。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
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嘗命與秦、晉、周三世子分閱衞士,還獨後。問之。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又命分閱章奏,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謬誤,不以聞。太祖指示之曰:「兒忽之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不足瀆天聽。」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
...更多
卷九 本紀第九
宣宗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諱瞻基,仁宗長子也。母誠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旣彌月,成祖見之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比長,嗜書,智識傑出。
永樂七年,從幸北京,令觀農具及田家衣食,作務本訓授之。八年,成祖征沙漠,命畱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為皇太子。
夏四月,以南京地
...更多
卷十 本紀第十
英宗前紀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宣宗長子也。母貴妃孫氏。生四月,立為皇太子,遂冊貴妃為皇后。
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遺詔大事白皇太后行。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正統元年。始罷午朝。丁亥,尚書蹇義卒。辛丑,戶部尚書黃福參贊南京守備機務。二月戊申,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庚戌,尊皇后為皇太后。辛亥,封弟祁鈺為郕王。甲寅,罷諸司冗費。三月戊寅,放教坊司樂工三千八百餘人。辛巳,罷山陵夫役萬七千人。丙申,諭三法司,死罪臨決,三覆奏然後加刑。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朱權
(北宋)薛居正
唐·法成
(清)珊城清远道人
宋·昙秀
(元)佚名 李之亮 点校
金毓黻
明·徐元
李叔同
宋·鲍云龙
宋·东轩居士
明·蒋平阶
明·胡我琨
宋·李廌
(后蜀)何光远撰
晋·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