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隋書-(唐)魏徵 等編
隋書目录:
卷一 帝紀第一
卷二 帝紀第二
卷三 帝紀第三
卷四 帝紀第四
卷五 帝紀第五
卷六 志第一
卷七 志第二
卷八 志第三
卷九 志第四
卷十 志第五
卷十一 志第六
卷十二 志第七
卷十三 志第八
卷十四 志第九
卷十五 志第十
卷十六 志第十一
卷十七 志第十二
卷十八 志第十三
卷十九 志第十四
卷二十 志第十五
卷二十一 志第十六
卷二十二 志第十七
卷二十三 志第十八
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卷二十五 志第二十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四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卷四十 列傳第五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七
卷四十三 列傳第八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四
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七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
宋天聖二年隋書刊本原跋
卷一 帝紀第一
高祖上
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鉉,仕燕為北平太守。鉉生元壽,後魏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謚曰桓。
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徧體鱗
...更多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
八年春正月乙亥,陳遣散騎常侍袁雅、兼通直散騎常侍周止水來聘。
二月庚子,鎮星入東井。辛酉,陳人寇硤州。
三月辛未,上柱國、隴西郡公李詢卒。壬申,以成州刺史姜須達為會州總管。甲戌,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兼通直散騎常侍韋惲使于陳。戊寅,詔曰:
昔有苗不賔,唐堯薄伐,孫皓僭虐,晉武行誅。有陳竊據江表,逆天暴物。朕初受命,陳頊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龔行為令,往來修睦,望其遷善。時日無幾,釁惡已聞。厚納叛亡,侵犯城戍,勾吳、閩
...更多
卷三 帝紀第三
煬帝上
煬皇帝諱廣,一名英,小字阿{麻女},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獻獨孤皇后。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后於諸子中特所鍾愛。在周,以高祖勳,封鴈門郡公。
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尋授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大將軍如故。高祖令項城公韶、安道公李徹輔導之。上好學,善屬文,沉深嚴重,朝野屬望。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徧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旣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見樂器絃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以為不好聲妓,善之。上尤自矯飾,
...更多
卷四 帝紀第四
煬帝下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軍集于涿郡。以兵部尚書段文振為左候衛大將軍。壬午,下詔曰:
天地大德,降繁霜於秋令,聖哲至仁,著甲兵於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肅殺,義在無私,帝王之用干戈,蓋非獲已。版泉、丹浦,莫匪龔行,取亂覆昏,咸由順動。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商郊問罪,周發成文王之志。永監前載,屬當朕躬。
粵我有隋,誕膺靈命,兼三才而建極,一六合而為家。提封所漸,細柳、盤桃之外,聲教爰暨,紫舌、黃枝之域。遠至邇安,罔不和會,功成治定,於是乎在。而高麗小
...更多
卷五 帝紀第五
恭帝
恭皇帝諱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韋妃。性聦敏,有氣度。大業三年,立為陳王。後數載,徙為代王,邑萬戶。及煬帝親征遼東,令於京師總留事。十一年,從幸晉陽,拜太原太守。尋鎮京師。義兵入長安,尊煬帝為太上皇,奉帝纂業。
義寧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於大興殿。詔曰:「王道喪亂,天步不康,古往今來,代有其事,屬之於朕,逢此百罹,彼蒼者天,胡寧斯忍!襁褓之歲,夙遭憫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興言感動,實疚于懷。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時稱舟楫,大拯橫流,糾合義兵,翼戴皇室,與國休戚,再匡
...更多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云命伯夷典朕三禮,所以彌綸天地,經緯陰陽,辨幽賾而洞幾深,通百神而節萬事。殷因於夏,有所損益,旁垂祗訓,以勸生靈。商辛無道,雅章湮滅。周公救亂,弘制斯文,以吉禮敬鬼神,以凶禮哀邦國,以賔禮親賔客,以軍禮誅不虔,以嘉禮合姻好,謂之五禮。故曰「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也。成、康由之,而刑厝不用。
自犬戎弒后,遷周削弱,禮失樂微,風凋俗敝。仲尼預蜡賔而歎曰:「丘有志焉,禹、湯、文、武、成王、周
...更多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春秋「龍見而雩」,梁制不為恒祀。四月後旱,則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獄及失職者;二,振鰥寡孤獨者;三,省繇輕賦;四,舉進賢良;五,黜退貪邪;六,命會男女,恤怨曠;七,撤膳羞,弛樂懸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澤常興雲雨者;七日,乃祈群廟之主于太廟;七日,乃祈古來百辟卿士有益於人者;七日,乃大雩,祈上帝,徧祈所有事者。大雩禮,立圓壇於南郊之左,高及輪廣四丈,周十二丈,四陛。牲用黃牯牛一。祈五天帝及五人帝於其上,各依其方,以太祖配,位於青帝之南,五官配食於下。七日乃去樂。又
...更多
卷八 志第三
禮儀三
陳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新除尚書左丞庾持稱:「晉、宋以來,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策奉謚。梓宮將登轀輬,侍中版奏,已稱某謚皇帝。遣奠,出於陛階下,方以此時,乃讀哀策。而前代策文,猶云大行皇帝,請明加詳正。」國子博士、領步兵校尉、知儀禮沈文阿等謂:「應劭風俗通,前帝謚未定,臣子稱大行,以別嗣主。近檢梁儀,自梓宮將登轀輬,版奏皆稱某謚皇帝登轀輬。伏尋今祖祭已奏策謚,哀策旣在庭遣祭,不應猶稱大行。且哀策篆書,藏於玄宮。」謂「依梁儀稱謚,以傳無窮」。詔可之。
天
...更多
卷九 志第四
禮儀四
周大定元年,靜帝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椿,大宗伯、大將軍、金城公煚,奉皇帝璽紱策書,禪位于隋。司錄虞慶則白,請設壇於東第。博士何妥議,以為受禪登壇,以告天也。故魏受漢禪,設壇於繁昌,為在行旅,郊壇乃闕。至如漢高在汜,光武在鄗,盡非京邑所築壇。自晉、宋揖讓,皆在都下,莫不並就南郊,更無別築之義。又後魏即位,登朱雀觀,周帝初立,受朝於路門,雖自我作古,皆非禮也。今即府為壇,恐招後誚。議者從之。
二月,甲子,椿等乘象輅,備鹵簿,持節,率百官至門下,奉策入次。百官文武,朝服
...更多
卷十 志第五
禮儀五
輿輦之別,蓋先王之所以列等威也。然隨時而變,代有不同。
梁初,尚遵齊制,其後武帝旣議定禮儀,乃漸有變革。始永明中,步兵校尉伏曼容奏,宋大明中,尚書左丞荀萬秋議,金玉二輅,並建碧旂,象革木輅,並建赤旂,非時運所上,又非五方之色。今五輅五牛及五色幡旗,並請準齊所尚青色。時議所駁,不行。及天監三年,乃改五輅旗同用赤而旒不異,以從行運所尚也。
七年,帝曰:「據禮『玉輅以祀,金輅以賔』,而今大祀,並乘金輅。」詔下詳議。周捨以為:「金輅以之齋車,本不關於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孙奇逢
明·程敏政
明·陈鉴
梁·沈约
明·冷谦
(唐)張鷟
清·沈金鳌
元·姬志真
张载
王守仁
(春秋)孙武著;(三国)曹操注
(清)四明西亭凌雪
明·高儒
明·蒋一葵
唐·房玄龄
清·陆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