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外台秘要方-未知
外台秘要方目录:
简介
前言
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卷第十八
[卷第十八] 香港脚论二十三首
千金论曰,考诸经方,往往有脚弱之论,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度,衣缨土人多有遭者此二余首峙。
外,不涉得。
用水正
[卷第十八] 论何以得之于脚
问曰∶风毒中人,随处皆得作病,何偏着于脚也。答曰∶夫人有五脏,心肺二脏,经络所起皆时
...更多
卷第十九
[卷第十九] 香港脚肿满方二十九首
病源此繇风湿毒瓦斯,搏于肾经,肾主水,今为邪所搏,则肾气不能宣通水液,水液不传于小肠,致水气壅溢腑脏,浸渍皮肤,故肿满也。(出第十三卷中)千金翼温肾汤,主腰脊膝脚浮肿不随方。
茯苓干姜泽泻(各二两)桂心(三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忌酢物生葱,又疗香港脚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
乌牛尿一服一升,日二服,肿消止,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
...更多
卷第二十
水肿方一十三首病源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腑脏,脾得水湿之气加之则病,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之状偃则第二脉沉者水也,脉洪大者可疗,微细者不疗也。养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经夏自死肉脯,内动于肾,喜成水病,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虾蟆行气,正坐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水肿之病也。又云∶人卧勿以脚悬蹋高处,不久必成肾水。(出第二十一卷中)黄帝问曰∶水与肤胀鼓胀肠单石瘕,何以别之。岐伯对曰∶水始起也。目里上微肿。如新卧起之
...更多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一] 天竺经论眼序一首
(陇上道人撰俗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盖闻乾坤之道,唯人为贵,在身所重,唯眼为宝,以其所系,妙绝通神,语其六根,眼最称上是以疗眼之方,无轻易尔。
[卷第二十一] 叙眼生起一首
谢道人曰∶夫眼者,六神之主也,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火大增长称谓眼有珠,喻若鱼之被煮,此事不然,夫鱼畜水陆之有目者,悉皆是水,无有别珠,直以汤火煎
...更多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二] 耳聋方二十二首
病源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气强盛,耳闻有聋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自温,耳不闻成法广济疗耳聋方。
生地黄(长一寸半肥者)杏仁(七枚去皮熬令黄色)巴豆(七枚去皮熬令黄)印成盐(二颗)发灰(半钱匕)上五味捣碎,研堪丸如蕤核仁大,
...更多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三] 瘿病方一十八首
病源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由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初作与瘿核相似而当有针之三十肘后疗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海藻酒方。
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更以酒二升渍,饮之如前。滓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尽更作三剂佳。(崔氏文仲同)又方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含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
...更多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四] 痈疽方一十四首
集验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则为岐伯余。
善。
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者十余日杀人;二曰痈疽。急者十余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数年。四曰水疽。所发多地,一为脑尸,二为舌本,三为玄痈,四为喉节。
...更多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五] 水谷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虚之脏大肠肠也处,入于胃风洞疗脉涩气外成广济疗赤白水谷冷热等痢方。
地榆(六分)白术(五分)赤石脂(七分研)浓朴(六分炙)干姜(六分)熟艾(四分)龙骨(七分)甘草(四分炙)黄连(十分)乌梅(六分熬)人参(六分)当归(五分)上十二味捣筛为末,蜜丸以米饮汁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日三服,加至三十丸。
...更多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六] 五痔方一十二首
崔氏论曰∶凡痔病有五,若肛边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时时脓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边肿痛若不四广济疗五痔方。
生槐煎(五分)皂角(二两炙去皮子)麝香(研)鳗鲡鱼(炙)雄黄(研)莨菪(熬)丁香木香(各二分)上八味捣筛,以槐煎和丸,分为五丸,取一净瓶可一升以来,掘地埋之,着一叠子于瓶上,钻叠子作孔,纳火瓶中,灰盖之,然后纳药一丸烧,以下部着叠孔上坐,便通汗,其尽一丸,药即止,内痔以药一丸纳下部立效,仍不及熏。忌鱼热面等。
...更多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七] 诸淋方三十五首
病源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溲便也,肾气通于阴,阴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停积出少具说生方导引淋茎中痛内曲以利广济疗患淋来积年,比医疗不能得愈,或十日五日一发,即有可时,今年因病更频数,二十日来不定方。
滑石冬葵子(各八分)瞿麦石苇(各五分去毛)蒲黄(六分)陈橘皮(四分)芍药上十味捣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句曲张芳菊人
王通
宋·陈朴
明·杨致和
清·王洪绪
清·费伯雄
(梁)释慧皎
宋·陈淳
清·蓝鼎元
清·陆九芝
宋·曹彦约
罗贯中
明·袁宏道
宋·鲁訔
宋·非浊
清·杭辛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