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缪荃孙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目录:
目录
前言
《江苏省通志稿》原序
序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
第一卷周、秦、汉
第二卷吴
第三卷晋(一)
第四卷晋(二)
第五卷晋(三)
第六卷宋
第七卷齐
第八卷梁
第九卷陈、隋
第十卷唐(一)
第十四卷宋(一)
第十五卷宋(二)
第十六卷宋(三)
第十七卷宋(四)(附金)
第十八卷元至元
第十九卷元至正
第二十卷明洪武(一)
第二十一卷明洪武(二)
第二十二卷明洪武(三)(附建文)
第二十三卷明永乐
第二十四卷明宣德
第二十五卷明正统
第二十六卷明景泰
第二十七卷明天顺
第二十八卷明成化(一)
第二十九卷明成化(二)
第三十卷明弘治
第三十一卷明正德
第三十二卷明嘉靖(一)
第三十三卷明嘉靖(二)
第三十四卷明隆庆
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
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
第三十七卷明万历(三)
第三十八卷明泰昌、天启、崇祯
第三十九卷清顺治
第四十卷清康熙(一)
第四十一卷清康熙(二)
第四十二卷清康熙(三)
第四十三卷清雍正
第四十四卷清乾隆(一)
第四十五卷清乾隆(二)
第四十六卷清乾隆(三)
第四十七卷清嘉庆
第四十八卷清道光(一)
第四十九卷清道光(二)
第五十卷清咸丰、同治
第五十一卷清光绪
第五十二卷清光绪、宣统
目录
前言 原序 序 例言 第一卷周、秦、汉 第二卷吴 第三卷晋(一) 第四卷晋(二) 第五卷晋(三) 第六卷宋 第七卷齐 第八卷梁 第九卷陈、隋 第十卷唐(一) 第十一卷唐(二) 第十二卷杨吴 第十三卷南唐 第十四卷宋(一) 第十五卷宋(二) 第十六卷宋(三) 第十七卷宋(四)(附金) 第十八卷元至元 第十九卷元至正 第二十卷明洪武(一) 第二十一卷明洪武(二) 第二十二卷明洪武(三)(附建文) 第二十三卷明永乐 第二十四卷明宣德 第二十五卷明正统 第二十六卷明景泰 第二十七卷明
...更多
前言
六朝以来,江苏向为我国经济富庶、文化昌明之地,人文荟萃,典籍浩繁。全省地方志乘在我国现存的8000余种地方志籍中,约占十分之一,有800多种,亦不乏名家名志。但从清乾隆元年(1736)综括江苏、安徽两省地方历史的《江南通志》之后200多年,江苏没有独立完整的全省通志出版,因此清代有“内地十八省,唯江苏无专志”之说。直至宣统元年(1909),江苏始设通志局,创修通志。而后由于种种原因,数十年中,屡修屡辍,终未面世,仅存《江苏省通志稿》稿本而已。 《江苏省通志稿》是江苏自清康熙六年(1667)设省以来官修的第一部省志稿本,由南京图书馆收
...更多
《江苏省通志稿》原序
苏省为中夏文化首出之邦,俊彦之盛,财赋之丰,今古中外,悉所称羡。清代改明南直隶为江南,本合苏皖为一。王督部新命、尹阁部文端两辑省志,迄雍正而止。道光初,陶文毅抚皖,分安庆等八府五州别辑通志,上章表可,而宁苏等八府三州,无请修者。曩诵林锡师江阴县志序,谓同光之间,大吏檄府州厅县各修志书,为纂辑通志之预备,七十余邑奉行维谨;然终光绪一朝,大吏仍无上请者。宣统庚戌,丰润张督部始奏置通志局,延缪编修荃孙总其事,甫有端倪,以辛亥之警而辍,今刊行者惟金石一志。民国时,齐省长耀琳廑怀文献,复延冯抚部煦继总其事,征辟耆俊,搜罗故实,凡十余年,成就匪浅
...更多
序
广东阮志,有前事略,近宁郡志,遂述大事,甘陕两志,亦列兹目。今特首著,似因实创。编年系目,一如鲁经。列国之建,分民而治。自汉以后,刺史都督,当古方伯,迄于明清,一邦之长,名称不同,皆其类也。不有提纲,何以检核?方域安范,牧帅拜罢,郡邑置汰,国计盈虚,民生休戚,皆未可略。其立国者,政地进退,动系治忽,邦交得失,更关废兴。所最重者,兵事磋跌,屋社之本,残人之原,必为详见,用资儆惕。江左偏安,不成一统,且均都此,难从高简,两吴南唐,可与例视。旧志无是,清代始见。郡首虽有,亦嫌太略,今皆加详。长编要录,宋典足证,明清实录,以前未有,不忍割弃,
...更多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
一、现拟纂辑江苏通志,分二十二门:曰大事、曰方域、曰都水、曰建置、曰民政、曰礼俗、曰度支、曰货殖、曰职官、曰选举、曰文化、曰武备、曰司法、曰邮传、曰经籍、曰古迹、曰金石、曰邦交、曰宗教、曰人物、曰列女、曰灾异。 一、大事志。仿于阮文达广东通志之前事略,其后江西通志等皆因之,吉林通志则更名曰大事志。实则志与史相表里,前事略等,即如一省之本纪。今拟仿吉林诸志之名,曰大事志。几历代立国建都置州郡方镇按抚制置司行省及督抚部院等,一应关国家盛表系生民休戚者皆入之,是为全书之纲领。如尹氏江南通志之诏谕一门,可节录入大事志。山西通志大事记如代魏、
...更多
第一卷周、秦、汉
《大事志》,以都于金陵者为主。自汉后,纪年用吴、晋、宋、齐、梁、陈,后用隋、唐、杨吴、南唐;以地土关系,如两魏、北齐、周五季;有徐州及江北关系者,从纲目例,亦分注纪年。 周 武王十三年,封泰伯后周章于吴。 十六年秋,王师灭蒲姑。(《续汉书郡国志》:下邳,取虑县有蒲姑陂。) 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叛。 三年,王师灭奄、蒲姑。 四年,王师伐淮夷。 五年正月,迁奄君于蒲姑。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 穆王六年,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 十三年,徐戎侵洛。 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
...更多
第二卷吴
二十六年,始置丹阳郡。自宛陵迁于建业。 魏以吕虔为徐州刺史。 二十七年,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曰武昌,称藩于魏。 十月丁巳,魏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邢贞至吴,孙权受之,遣中大夫赵咨使魏谢。 魏以曹休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 二十八年,魏征吴侍子,不至。 九月,魏征东大将军曹休等伐吴,出洞口。 十一月,吴王权改元黄武,初置丞相,以阳羡侯孙劭为之。立子登为王太子。 是年,改吴陵为西陵。诏扬州置牧,以丹阳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征东将军高瑞领丹阳太守。 吴大帝黄武二年四月,汉主殂,使立信都尉冯熙吊之。 十一月,
...更多
第三卷晋(一)
武帝太康元年四月甲申,诏赐孙皓爵归命侯。乙酉,大赦改元,大酺五日。遣使分往荆扬抚慰,吴牧守以下,皆不更易。除其苛政,悉从简易。琅邪王伷遣使送孙皓及其宗族诣洛阳。
五月丁亥朔,皓至,与其太子瑾等泥头面缚,诣东阳门。诏遣谒者解其缚,赐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钱、谷、绵,绢甚厚。拜瑾为中郎,诸子为王者,皆为郎中。吴之旧望,随才擢叙。孙氏将吏渡江者复十年,百姓复二十年。庚寅,临轩,大会艾武有位及四方使者,国子学生皆预焉。引见归命侯皓及吴降人。
王溶之入建业,其明日,王浑乃济江
...更多
第四卷晋(二)
元帝建武元年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 二月辛巳,宋哲至建康,称受愍帝诏,令丞相琅邪王睿统摄万机。 三月,琅邪王素服出次,举哀三日。于是西阳王羕及官属等共上尊号,王不许。羕等固请不已,王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诸贤见逼不已,当归琅邪!”呼私奴,命驾将归国。羕等乃请依魏晋故事,称晋王,许之。辛卯,即晋王位,大赦改元,始备百官,立宗庙,建社稷。有司请立太子,王爱次子宣城公裒,欲立之,谓王导:“立子当以德。”导曰:“世子、宣城,俱有朗儁之美,而世子年长。”王从之。丙辰,立世子绍为太子,封裒为琅邪王,奉恭王后,仍以裒都督青、徐、
...更多
第五卷晋(三)
孝武帝宁康元年正月己卯朔,大赦改元。 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盛陈兵卫,延见朝士。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谢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耶!”温笑曰:“正自不得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温治卢悚入宫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中领军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毛安之左卫将军。丁亥,大司马温拜高平陵,遇疾。三月,停建康。甲午,还姑孰。癸丑,诏除丹阳竹格等四航税。 五月,旱。 七月己
...更多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史正志
唐·冯贽
(清)梁恭辰
宋·苏辙
岑参
清·赵学敏
(宋元)马端临
明·何心隐
宋·非浊
清·左宗棠
明·温璜
唐·司马承祯
清·徐鼒
明·陶宗仪
明·元来
魏·刘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