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礼七
禘祭
【中兴礼书】
绍兴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礼部状:「准都省批下大理评事黄子淳札子:『臣尝考之经传,以谓大禘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大夆者,合祭也,盖所以合饮食、辨昭穆、尊尊亲亲之义。今禘夆之礼,尚稽讲求。欲望明诏有司,参订
旧典,以时举行。』后批送礼部看详,寻(行太常寺看详)行下太常寺看详。本寺申:检照《政和会要》及郊庙奉祀礼文,自熙宁八年以前,依礼例,三年一夆,五年一禘。自元丰五年二月十八日,诏罢禘享,自后别无复举禘享之文。至今每三年举行夆享,依礼经,于室外序昭穆,设幄行礼。寻将郊庙奉祀礼文
...更多
礼八
〔诞圣节〕
《太公金匮》:夏桀之时,有芩山之水,桀常以十月发民凿山穿陵,通于河。民谏曰:「凿山穿陵,是泄天之气,发地之藏。天子失道,后必有败。」桀杀之。期年,岑山崩为大泽,汤率诸侯伐之。
《含神雾》:唐地处孟冬之位,得常山、泰岳之风,音中羽。其地硗确而收,故其民俭而好畜。此唐尧之所起。
梁元帝《纂要》:十月孟冬,亦曰上冬,亦曰阳月按以上三条非《宋会要》之文,盖抄书者误录。原有眉批「销」。。
《宋会要》:大中祥符五年,以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延恩殿日此句疑有脱文。。
〔《中兴礼书》
...更多
礼九
田猎
太祖建隆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始猎于近郊,赐宰臣、枢密使以下,见任、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刺史、统军侍卫、诸军都校锦袍。其日,先出禁军为围场,五坊以鸷禽、细犬从。帝亲御弧矢,射中走兔三,从官贡马称贺。中路顿,召近臣赐饮,至夜还宫。其后凡出田皆然。从臣或赐窄袍暖靴,亲王以下射中者赐以马。
十二月二十日,出玄化门,校猎于近郊。
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出玄化门,校猎于近郊。十一月二十六日,出迎秋门,校猎于近郊,射中走兔一。
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校猎于近郊,射中走兔一。三十日,校猎于北郊,射中走兔二
...更多
礼一○
后妃庙
太祖建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制会稽郡夫人贺氏追册为皇后。二十五日,太常寺卿冯吉请上谥曰孝惠皇后。诏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不行四时荐飨之礼,不设牙盘祭器,惟常食祭奠。
干德元年十一月七日孝明皇后崩,始诏有司(仪)[议]置后庙,详定殿室之制,及孝惠、孝明二后先后之次。太常博士和岘议曰:「按唐睿宗追谥刘氏为肃明皇后,窦氏为昭成皇后,同于亲仁里立庙,名曰『仪坤』,四时飨祀,皆准太庙之礼。伏请孝惠、孝明共殿别室。恭惟孝明皇后早正位于内朝,实母仪于天下,伏请居于上室。孝惠皇后缘是追尊,元敕止就陵置祠殿,今祔别庙,宜居次
...更多
礼一一
配享功臣
太祖:太师、赠尚书令、韩王赵普《事类合璧》:赵忠献王名普,字则平,幽州人,位至中书令。枢密使、赠中书令、济阳郡王曹彬《事类合璧》:曹武惠王名彬,字国华,真州人,位至枢密使。
太宗: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中书令薛居正右仆射、赠侍中石熙载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潘美
真宗: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中书令李沆《事类合璧》:李文靖公名沆,字太初,洺州人,擢进士甲科,位至丞相。太尉、赠太师、尚书令王旦《事类合璧》:王文正公名旦,字子明,魏州人,中进士第,位至太尉。忠武
...更多
又礼一一
配飨功臣
太祖:太师、赠尚书令、韩王赵普《事类合璧》:赵忠献王名普,字则平,幽州人,位至中书令。枢密使、赠中书令、济阳郡王曹彬《事类合璧》:曹武惠王名彬,字国华,真州人,位至枢密使。《大典》卷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三,又卷一万七千六十四
太宗: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中书令薛居正右仆射、赠侍中石熙载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潘美同上
真宗: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中书令李沆《事类合璧》:李文靖公名沆,字太初,洺州人,擢进士甲科,位至丞相。太尉、赠太师、尚书令王旦《事类合璧》:
...更多
礼一二
臣士庶家庙
仁宗庆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创立家庙。」
皇佑二年十二月皇佑:原作「至和」,据《长编》卷一六九改。宋庠为宰相在皇佑元年至三年之间。,宰臣宋庠言:「庆历郊祀赦书许文武立家庙,盖所以恢孝治,穆彝伦,风劝海内,恩化甚美。而有司终不能推述先典,明喻上仁,因循顾望,遂踰十载十载:原作「千载」,据《司马公文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改。。使王公荐飨下同委巷,衣冠昭穆杂用家人。缘偷袭弊,甚可嗟也!臣尝因进对,屡闻圣言,谓诸臣专殖第产,不立私庙,宁朝廷劝戒有所未孚,将风教颓陵,终不可复
...更多
礼一三
神御殿
南京鸿庆宫。大中祥符七年正月,诏曰:「睢阳奥壤,艺祖旧邦。应命历以天飞,创基图而日盛。朕躬朝涡水,茂集蕃禧;旋幸平台,缅怀积德。想清都之锡类,庆鸿绪之无疆。奉真像以颙昂,建灵宫于曲密。洪惟二圣,敷佑万方。故当陪仙御于福廷,严宸仪于恭馆。南京新修圣祖殿,宜号曰鸿庆宫,仍奉安太祖、太宗像。」八月,遣都知阎承翰、内侍杨怀古奉像至归德殿后正位权安。天圣元年三月,修殿成,诏知制诰张师德奏告南京内城,迎圣像奉安。四年十月,又奉安真宗御容。康定元年六月,经火,别建斋殿供养。庆历六年十二月,又诏重修三圣御容殿。七年六月,命翰林学士张
...更多
礼一四
群祀
国朝凡大中小祠岁一百七,大祠十七,昊天上帝、感生帝、五方上帝、九宫贵神、五福太一宫、皇地祇、神州地祇、太庙、皇后庙、景灵宫、朝日、高禖、夕月、社稷、 祭百神、五岳。中祠十一,风师、雨师、海渎、五镇、先农、先蚕、五龙、周六庙、先代帝王、至(神)〔圣〕文宣王、昭烈武成王。小祠十四。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灵星、寿星、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司寒、山林、川泽、中溜。着《礼令》用日五十九,立春祀青帝于东郊,太一宫、东岳天齐仁圣帝、东镇东安公、东海渊圣广德王、东渎大淮长源王。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前二日奏告太宗皇帝室;祀感
...更多
礼一五
缘庙裁制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五日,太常礼院言:「按唐制,长安太庙凡九室,皆同殿异室。其制二十一间,四柱,东西夹室各一。前后面各三阶,东西各二侧 。即今太庙四室,每室三间,将来太祖皇帝升祔,共成五室。欲请依长安太庙之制,东西夹室外,分为五室,每室二间。如允所奏,望下宗正寺修奉。」诏恭依典礼。
四月一日,山陵礼仪使言:「太祖皇帝尊号宝册,请如周显德故事,前祔庙一日,内降,排列于仪仗内,于本室安置。」诏恭依。
至道三年五月十二日,真宗即位,未改元。太常礼院言:「准诏详定宗正寺状:『准 添置殿室。今大殿十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漢)孔鮒
元·刘秉忠
陶元珍
清·熊钟谷
元·倪瓒
明·杨柔胜
明·吕坤
清·韩菼
清·亟斋居士
清·游戏主人
清·评花馆主
无名子
江左樵子
战国齐·公羊高
清·郝庆柏
(宋)李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