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岭海焚余-明·金堡
岭海焚余目录:
提要
孙序
中兴大计疏
为郑遵谦讼功疏
论停刑疏
辞礼科给事中疏
奖忠讨逆疏
陛辞忠告疏
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
先事陈情疏
缴敕印疏
再请终制疏
三请终制疏
极陈时事疏
请决策出闽疏
终请守制疏
请处分疏
一上鲁藩启
再上鲁藩启
时政八失疏
辞署印疏
中兴四议疏
奖恤义将疏
劾徐心箴、吕尔玙疏
论票拟党庇疏
请覃恩应得诰命疏
申饬督辅三令疏
论锦衣卫擅杀疏
请核冒滥疏
考选不得归内阁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耿献忠、严云从请告疏
论滇封疏
劾何吾驺疏
论张载述疏
驳何吾驺疏
再辞印务疏
三辞印务疏
奏明会推本末疏
劾萧中疏
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请去疏
论借旨行私疏
辞礼科印务疏
封还科场红本疏
驳杜永和请罢六科会议疏
论郭之奇疏
请开言路以成君德、勉相业疏
请处分第一疏
缴敕印疏
为微臣奉职无状,束身归朝;恭缴敕书、关防,伏候圣断处分事。 臣以正月十八日至忠义军,恭颁恩命;镇臣郑遵谦率诸将士踊跃拜受,即拟遣子懋绳、左翼总兵官洪声督兵迎驾,有定议矣。先是,遵谦为江上诸臣所齮龁,屡有夺粮之衅,一军嗷嗷已几两月,行粮未措,遣发维艰;而会稽县库额征之饷,复为方国安中军藩封定南伯俞玉者劫去。遵谦不得已躬自入城,稍示弹压。田仰、客凤仪共挟私隙,列阵藩宫、伏兵殿侧,袭杀遵谦,断指伤臂,劫掠居民,几成大变。遵谦归,迅连章纠之,格而不下。此则遵谦孤危内变,未知死所之势也。臣甫至台州,陈函辉密启鲁藩,欲杀臣矣;既至绍兴,环起而攻者
...更多
再请终制疏
为再申终制之请,仰恳天恩俯遂愚诚事。 臣两具疏辞职,未蒙圣慈放免。臣以分属小臣,不敢迁延道途,屡渎天听。臣奉差宜复命,特监雪谤宜谢恩。且出十死一生,宜稍尽犬马恋主之私。谨趋行在,于本月十五日见朝讫。臣虽一介志存名节,忆当筮仕之初,见先臣黄道周论杨嗣昌根本已坏,节目何施。臣读其言,每为叹服。今即国当奇变,不主故常;然与郑遵谦、姚志卓等戮力疆埸,于心差安、于义差合。兹备员禁近,始于倡义,终于持禄;已亏名教,实负本心。此臣区区深以惕息。臣伏读圣旨:墨缞随驾征讨,正合金革之礼。非不知仰借明纶,可自解免。顾臣力请陛下出关,而臣乃复入闽矣;虽不得
...更多
三请终制疏
为忧时虽不敢辞、陈力尤无所据,冒罪终请,仰祈圣监事。 臣两疏终制,天语弥切,谕以时事安危之机、君臣相救之义,与国家两全之礼。臣伏读感泣,苟具心胸,何忍言去。臣闻时平则贵能让,世乱则贵能任;以今观之,容有未然。今天下不乏能任之人也。撰敕铸印,惟见才多;课职献功,惟见才少。夫乘危急之秋袭取功名,斯已薄于君臣矣。复使不肖如臣者,开一夺情视事之端,利禄撄心,薄于父子,亦何取如此人而用之!且使臣能操戈杀贼、力御疆场,国尔忘家,未为不可。今懦而无武,不金不革,于礼安居!若乃入垣办事,责在建言,而朝廷纳言之途未尝不广,大小诸臣工师技艺人皆得言,言皆
...更多
极陈时事疏
为危亡之形日迫、补救之术全疏,恳乞速定庙谟,无狃积习以蹈覆辙事。 臣至行在九日矣。自去冬陛辞,迄今八阅月,所见所闻,有君无臣。犹之乎前虚文盛、实事衰,犹之乎前营私殖利;犹之乎前处堂之嬉,朝不知谋夕;犹之乎前而兵愈单、饷愈匮、封疆愈蹙,陛下之志愈狐疑而无所倚仗。今恢复之说,几成梦呓。陛下无谓前此规画,遂足扞御。今虏以精骑三千直叩关门,能必一丸泥封其险乎?万一不能,御营之兵既弱且少,八闽人情脆而喜变,储无宿粮、守无宿备。陛下无谓诸高冠长剑者皆可以共生死,凡群集阙前以陛下为利之所在者,异日必以为害之所在,而去之惟恐不速。今即借端速引,而亦有
...更多
请决策出闽疏
为罪言日滋,野谋徒切;再竭狂瞽,以尽寸心事。
臣伏睹陛下以南宋败残之终局,为本朝恢复之始基;践祚一年,蹙国百里:此人谋不臧,而所处之地失也。自古中兴之君,未有不于死中再生、亡中再存者。五胡相残,晋始安枕;兀术再窘,宋高徒以楚蜀长淮尚为藩扞、两河忠义日扰腹心,麤以称臣结其苟且。今燎火在胸、安翔在步,愿陛下尽弃天子之文,躬行将帅之实;设令遂返天兴,此由泉州港自谢女峡迁于硐州,至崖山旧路也。陛下既不屑为,岂可坐困延平,待其自毙。今诚能大戒文武,声言复浙,为汉使者晨入韩信之军直走湖南,奖率锐师竟捣荆、襄,招来兖、豫
...更多
终请守制疏
为言官有不得不尽之职掌,行己有不得不守之廉隅;誓死陈情,终乞守制事。 臣四请终丧,未蒙俞允。前以国事日坏,义不忍默;拜具「危亡之形日迫等事」一疏,奉旨:奏内满纸忧危,惜无实着!金堡果有救时经济,着即条议来,以凭委用。该部知道。钦此。臣汗浃于背。窃叹票拟大臣,何谅臣之厚而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陛下御极一年所矣,所言者匡复、所筹者兵饷、所进退者人才;即当路诸人,受恩深重,忧国奉公,自其分内。岂臣不至,片纸亦无忧危;岂臣不言,满朝遂无实着。且抱术救时,宁甘怀宝!岂臣职在进言,无容论而不为;诸臣道在立功,顾当存而不论乎?夫责臣以实着,此试可之至
...更多
请处分疏
为恳恩特赐处分事。 臣窃见辅臣曾樱奏,内称平国公郑芝龙所最恨者臣堡,以上布其言于后殿,同于市朝之辱;可权处分,以示慰安之意。抑何忠于陛下而深爱臣也。臣自去冬十一月十七日陛辞之后,千风万波;即方国安之欲杀臣,明云平、定二侯有书与之,臣不敢深言。今合辅臣之言,则已较然矣。陛下不即处分,恐异日有甚于陛下之处分者;臣即不敢避祸,然于国体则愈损矣。臣本无才术可以裨益圣朝,倘如辅臣之议一处分而可使无兵有兵、无饷有饷,苟利社稷,死且不辞。臣复何惜此官,不以仰慰宵旰。且臣受陛下深知,即形迹日疏,而神志相照;用臣有经,舍臣有权。愿陛下无惜一臣;即有严遣
...更多
一上鲁藩启
为祖仇不可忘、家难不可构,请持理势之平、崇仁让之美,以定中兴一统之计事。 职以书生,弃家抗节。始与姚志卓会师余杭,继与郑遵谦同盟江上;马晋允谬列职名,蒙殿下职方正郎之加。职不受而入觐请师,遂以直言受知,衔命监军。职非轻殿下而不臣、私皇上而效命也,职闻天下之大,非一身所能为;一家之仇,非二心所能报。 一矢可折,九矢不可折:虽夷狄犹能言之。职等倡举义旗,初非为殿下争天子,亦非为皇上定诸侯,直欲为高皇帝二百余年摧荡廓清之功雪恨耳。计高皇帝在天之灵,与其两孙相持,不如一孙独任;计诸臣所仰体高皇帝在天之灵,与其两主相衡,不如一主独令。昔更始称尊
...更多
再上鲁藩启
为守义不可以逆诬、奉使不可以威屈,敬陈立身本末;仰祈睿照,以定天下万世公论事。 职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由庚辰进士,选授临清州知州;兵荒灾疫,誓不催科,居官五月,投劾而归;廷臣交荐,蒙先皇帝起用,不赴;既而圣安御极,奸臣窃柄,自以麋鹿之姿,终于山野。不幸南畿再陷、武林失守,职避地禹航,潜结乡勇,与镇臣姚志卓协谋抗虏。复城之后,虏乘虚焚瓶窑、入石濑,职几死虏手。弃家渡江,见镇臣方国安于舟中。国安轸其流离,犹欲为职遣兵迎取家属;职谢之曰:但愿明公灭虏,使余生得见汉官威仪;若贱眷私事,不敢仰烦公旅。时姚志卓复趋余杭,职即挈渔舟赴小亹,与郑遵谦
...更多
时政八失疏
为中兴之根本在朝廷、经国之规模惟法度,谨论时政八失,仰祈圣断,亟行厘正事。 臣闻天下有道,以理驭势;天下无道,以法徇人。谋国者类以国家之变乱,听其凌夷,而不知以纲纪之凌夷,酿成变乱。尔者殷忧启圣,薄海向风。臣职不献谀,未敢为中兴称贺也。祖法不守、人心不正、国是不定、主权不争,虽使宋得偏安、汉规一统,恐有不能终日之势;而况丑虏尚骄,内变不弭乎?夫知药病即药,以弦易韦,非有甚难之事也。臣请不避斧钺,以时政八失,一为陛下陈之。 一曰朝政不宜独专也。臣谨按祖宗设官,特尚严密,虽阁臣不摄部务;其摄部务者,变也。至于文武之职,截然不紊。文安侯马吉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黄小配
明·况周颐
烟霞逸士
淸·袁于令
清·陆寿名
明·张四维
劉昫 等編
(唐)孙过庭
(清)王士禛
(宋)唐庚
(清)贾茗
(元)蔣正子
北周·法上
蔡襄
(清)杨恩寿
唐·段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