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岭海焚余-明·金堡
岭海焚余目录:
提要
孙序
中兴大计疏
为郑遵谦讼功疏
论停刑疏
辞礼科给事中疏
奖忠讨逆疏
陛辞忠告疏
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
先事陈情疏
缴敕印疏
再请终制疏
三请终制疏
极陈时事疏
请决策出闽疏
终请守制疏
请处分疏
一上鲁藩启
再上鲁藩启
时政八失疏
辞署印疏
中兴四议疏
奖恤义将疏
劾徐心箴、吕尔玙疏
论票拟党庇疏
请覃恩应得诰命疏
申饬督辅三令疏
论锦衣卫擅杀疏
请核冒滥疏
考选不得归内阁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耿献忠、严云从请告疏
论滇封疏
劾何吾驺疏
论张载述疏
驳何吾驺疏
再辞印务疏
三辞印务疏
奏明会推本末疏
劾萧中疏
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请去疏
论借旨行私疏
辞礼科印务疏
封还科场红本疏
驳杜永和请罢六科会议疏
论郭之奇疏
请开言路以成君德、勉相业疏
请处分第一疏
劾萧中疏
为背主逃臣,挟邪罔上;请正刑章,以伸国法事。 臣在楚中,即闻有广西学道萧中挈敕印而至新宁,万口笑骂;且谓今上中兴方始,安得此闵不畏法之人,不加诛戮哉?迨武冈告陷,而萧中之敕印即献于恭酋矣。当是时,中视大明天子,久如路人。今汉官已复,更作顾门之妇,幸不拘司败;不过考功回少一升,不自知为媿心之金钱,而乃挟持浮说、诬罔天听,真圣世之戮民,三尺所不赦也。中亦曰忠,亦曰敬,亦曰事君尽礼;中扪心自揣,独非人臣乎哉?人臣受命官粤而越境在楚,且驾在全阳,为新宁必经之路;中过而不朝,去之若浼,可谓礼乎?驾至武冈,群臣或飞疏恭迎、或匍伏道左;中置买线布结
...更多
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为是非不容终紊,奏辨总属卮言;恳乞圣明勘定,以存国是事。 臣以同官张孝起疏语劾臣,因具奏明会推本末,孝起再疏辨驳;臣且谓两案具存,则是非亦可较若黑白矣。及阅其全钞,窃讶人臣事主惟矢不欺,安有于原疏之外,别摭浮词,颠倒支离、自相矛盾若此者。据孝起论臣自认把持,臣即备述会推问答,未尝一语旁溢;则臣之罪案,即在会推问答中,不容一字旁及也。孝起当驳臣曰:滇抚陪推不应驳正;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刑部右侍郎不应出缺;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兵部右侍郎原应增缺;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则孝起所谓一手障天、众莫敢喙者,亦庶乎其得实也。今概置之不驳,则臣之言是也。臣之
...更多
请去疏
为引去实臣之心,引罪亦臣之分;再恳天恩,即赐放逐事。 臣自同官张孝起论臣以来,注籍一月,不敢复预朝政。盖以罪状宜明、罪案宜定,所关在国是,不因横逆之相加也。及孝起三疏既出,则臣三自反而不能得,又何难焉!夫朝廷治乱,不过进君子、退小人而已。天下固有以闪烁之心、出颠倒之口者,然千古自有公评,一时难逃圣监;非人以为小人即小人、己以为君子遂君子也,臣岂与孝起较曲直于口角之间哉?即会推三驳,而孝起两是臣言;则孝起所为是非,在己亦未始有定也,其不可以定臣之是非明矣。如以别案取证把持,有款可纠,何罪不入;又安取此支离之辞,分其鸷攫之气乎?其发难也,
...更多
论借旨行私疏
为借旨行私教、欺宠叛国法,人心败坏已极;请即斩孤臣,以劝邪慝事。 萧中以通身是罪之人,敢于摇唇鼓舌,变乱是非。其内有主之者,必能护局,臣知之;其外有助之者,必不破局,臣亦知之。臣孤立寡谐,何恃而不恐;所恃者,二祖列宗之大法、三代直道未死之人心耳。今萧中回奏之旨已下矣,遵旨回奏而以臣为可斩,此非朝廷之法当斩臣也,是何吾驺、王化澄之所欲斩,与臣入朝所纠劾诸不法者之所共欲斩也。中之罪定于背主,其等加于罔上,乃以学道非守土之官告病,有通详之案为解;中即谓平、柳告急,亦计及省会尚存耶?古亦有流寓而共危城、过客而殄剧盗者,况圣驾在全,而粤西之官可
...更多
辞礼科印务疏
为素志未伸,立朝多媿;特恳天恩,准辞印务事。 臣杜门四十日,未蒙谴责而奉署掌礼科之旨。察臣衙门原无辞例,臣则有不可不辞者。 臣前劾辅臣何吾驺,本无两立之理。吾驺借口御门自行入直,无礼于君,莫此为甚!臣窃感愤,断难相忘。若一掌印必入班行,遇吾驺于大廷广众之中,安得无言乎?王义方对仗,三叱李猫;古既有之。恐复上烦圣虑。其不可一也。 臣既掌印,则会推会议又当与闻。稍有争执,便谓把持;漫无可否,岂非变塞。臣不能为两截之人,必以冯妇下车,为世间高流达者所笑。其不可二也。 台省虽非政府私人,然所以使台省谏行言听者,亦赖同声之应。今辅臣如何吾驺、王
...更多
封还科场红本疏
题为封还红本事。 本月二十二日,臣科接到红本,内署「督勋臣杜永和为宾兴之典固隆,因时之制宜酌等事」,奉圣旨:卿为宾兴注念、务策贤书,深体得人敷治至意。巡按官既以力役经费不能增措,依议就用方面官代理。卿性通经学,宅心刚正;以督代按,准充监临官。藩臬臣江槱、李玄同充监试官,粮储道臣张元琳充提调官。试场就用行宫教场,俱依拟。惟兹试事为朕开科之首,还遵祖制锁帏,三试经书论表判策,俱照前篇数。卜世卜年,益振宗社无疆之祚。该部知道。钦此。该臣看得宾兴大典,不可不举;然度之今日之事机,则微有缓急矣。荒略一隅,陛下励精恢复,诸勋镇亦奋志同雠,所重者岂
...更多
驳杜永和请罢六科会议疏
为辨正旧章、平衡清议,以存朝政,以服人心事。 臣等按得署督镇勋臣杜永和遵旨补本一揭,凛凛于尊朝廷、慎名器、核流品、严操守,可谓义形于色矣。独其中「有仍照祖制,悉罢会议」一款,则关臣等衙门执掌及生平品行,不敢不与永和虚公质正也。臣等谨按给事一官,起于汉世;历代相沿,任皆崇重,务在绳愆纠谬。至于批敕裂麻谓之言责,不惮死争。盖有可杀之身,而无可溺之职,所从来久矣。我太祖高皇帝特罢中书丞相,以庶政分责六部;而即设六科为耳目喉舌之司,衙门列于内府,侍从齐于禁林。会典开载,凡处置礼仪、边务等事及军民人等陈言有关大体者,掌科官奉旨同文武大臣会议;及
...更多
论郭之奇疏
为特纠倾邪反复之小人,以息争端,以绝乱本事。 臣窃惟两舌之害,比于风波;倾人陷人,介在俄顷。不特巧诬名节,亦且能覆邦家。是以明君察相,必屏绝之。盖彼挑此构、面是背非,虽女子小人,稍有正性,亦能耻而不为;未有俨然衣冠、备员禁近,而倾邪反复,逞私愤以乱朝,常兴大狱,如郭之奇之不可方物者也。夫枢臣万翱之讦奏礼臣黄奇遇也,两女子五百金之说,翱以语道臣尧继舜,继舜以语署督勋臣杜永和;永和面质之朝房,翱云得之之奇,而之奇以为并无此语。未几,而翱疏出矣,之奇之疏亦出矣;之奇曰:不知枢贰臣何所据,而以为黄德璟之事。一似与之奇所言绝不相蒙,是翱之言虚也
...更多
请开言路以成君德、勉相业疏
为言官不辞狂妄,圣度弥见宽仁;敬进罪言,以成君德、勉相业事。 恭惟陛下日御文华,与辅臣参决政务;此中兴之发轫,三年来第一美政也。臣私情踊跃,方将拜手称贺;而同官李用楫顾稽首献规,其为狂妄,实无辞矣。伏蒙陛下不加谴责,特赐优容;凡为臣子,无不感叹,争欲谠言,以光圣德。故臣于恭绎明纶之后,有不避忌讳之语,请披衷而陈之。夫内阁遥隔,诸臣把持;此不可使闻于天下也。臣闻承平之君臣日疏、患难之君臣日密,陛下殷忧露处,宫省相去未远百步;而臣初至行在,辅臣尚有不进内阁者,一切生本皆在私寓,幕宾亲嫟咸得票拟。辅臣不能见谅于天下,何故而能见谅于陛下耶?今
...更多
请处分第一疏
为朝议异同方起,微臣本末宜明;仰祈圣断,即赐处分,以谢朋谋事。 臣惟人臣事主,舍守正而外,无是非;舍俟命而外,无趋避。顷以南韶失守,法从西还;谋国之臣,罪皆当死。然闻时议纷纭,咸欲杀臣以快私忿,首见于同官张孝起之疏;臣不敢辞其祸,亦不敢居其名。但使此心本末得明于君父之前,虽被万戮,甘之如饴矣。忆臣于前年十一月见朝,即拜「中兴之根本在朝廷」一疏,内论勋臣马吉翔颛政及驳陈邦傅世守,只缘纪纲所系,不惜苦口;而一时疑臣,目为东党。臣固从楚来者,与李成栋等初无半面,安得同谋;然杼即暂止于三投,而算已深于二憾矣。邦傅请臣监纪,等于嫚骂。盖二百年来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薛瑄
南朝梁·释僧佑
宋·求那跋摩
清·顾春
元·刘秉忠
唐·王方庆
(汉)刘向
(宋)阮阅 撰
明·李中梓
清·张倬
张彦远
元·熊梦祥
唐·陈鼎
(漢)孔鮒
(清)曾国藩
(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