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岭海焚余-明·金堡
岭海焚余目录:
提要
孙序
中兴大计疏
为郑遵谦讼功疏
论停刑疏
辞礼科给事中疏
奖忠讨逆疏
陛辞忠告疏
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
先事陈情疏
缴敕印疏
再请终制疏
三请终制疏
极陈时事疏
请决策出闽疏
终请守制疏
请处分疏
一上鲁藩启
再上鲁藩启
时政八失疏
辞署印疏
中兴四议疏
奖恤义将疏
劾徐心箴、吕尔玙疏
论票拟党庇疏
请覃恩应得诰命疏
申饬督辅三令疏
论锦衣卫擅杀疏
请核冒滥疏
考选不得归内阁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王化澄自列疏
驳耿献忠、严云从请告疏
论滇封疏
劾何吾驺疏
论张载述疏
驳何吾驺疏
再辞印务疏
三辞印务疏
奏明会推本末疏
劾萧中疏
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请去疏
论借旨行私疏
辞礼科印务疏
封还科场红本疏
驳杜永和请罢六科会议疏
论郭之奇疏
请开言路以成君德、勉相业疏
请处分第一疏
提要
岭海焚余 明 金堡 撰 1 孙序 2 岭海焚余目录 3 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 4 中兴大计疏 5 为郑遵谦讼功疏 6 论停刑疏 7 辞礼科给事中疏 8 奖忠讨逆疏 9 陛辞忠告疏 10 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 11 先事陈情疏 12 缴敕印疏 13 请终制疏 14 再请终制疏 15 三请终制疏 16 极陈时事疏 17 请决策出闽疏 18 终请守制疏 19 请处分疏 20 一上鲁藩启 21 再上鲁藩启 22 岭海焚余卷中(永历戊子十一月止庚寅正月) 23 时政八失疏 24
...更多
孙序
「岭海焚余」三卷,明金堡道隐撰。堡,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中崇祯十三年庚辰二甲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明史」无传)。此书皆其职居掖垣及一切封奏之作也。明当隆、永之际,僻处海隅,大势已去;堡独能奋不顾身,犯颜极谏,弹劾不辟权贵,真李成栋所云「朝廷尚有此人者也」。所上疏,如「中兴大计」、「时政八失」诸议,无不愤激敷陈,规切时事;使当日擢用其言以为恢复计,明之存亡,或未可知。乃在廷诸臣犹且媒孽其短,不使安于其位,必置之死地而后已;良可叹也!国亡后,堡祝发为僧,又复高尚不事,抗志以终,其节操为何如哉!观于「论张载述」疏引范谤之言曰:『身死之后,
...更多
中兴大计疏
为倡义以靖微忠、迎驾以襄大计,敬进危言,仰祈圣断,速定亲征之期并列分道出师之势,以佐中兴事。 臣草土余生,遭犬羊洊食,誓死不屈,与原任都督同知姚志卓等起兵余杭,复城擒伪。志卓日夜抗战,孤军无援,潜师富阳,合镇臣方国安连兵再进;臣几死虏手,弃家入越会诸义师镇臣郑遵谦等、文臣章正宸等,即共事义兴,以图恢剿。鲁藩录臣微劳,加臣职方正郎,不受。臣窃惟今日大建义旗,具任君臣之义、华夷之防,属有秉彝,孰无愤厉!至臣鲜民抱痛,礼不言兵。而咫尺松楸,为腥膻盘踞,欲终庐墓,其路无由;则舍沙场片地,无臣洒血横尸之所。若欲借此苟且利禄,即与夤缘起复之鄙夫何
...更多
为郑遵谦讼功疏
为详述首义之功兼破群邪之说,以存万世公论事。 臣监军江上,与总兵郑遵谦同心共济,上报国家。遵谦独保江东,功在社稷。其一时奋发;五月勤劳,小则宜推重于一时,大则宜垂信于后世。臣而不言,谁当言者!自六月虏入杭州,八府震恐;绍兴通郡狂狂汲汲,籍吏民、封府库、赍降表,牵牛担酒而朝贝酋者如市。髡发之令,风行旦夕;惠藩甘赴会城,士民挽之不听。鲁藩远居台郡,狡虏索之甚严;而朱大典、方国安且私斗于金华,谁敢奋举义旗,为中朝吐气者?遵谦率诸同仇密谋迅起,首斩彭万里、继斩张愫,并缚官抚涣,禡旗于演武场;万人踊跃,列阵江干。先是,左营兵脱巾索粮,道臣于颍谕
...更多
论停刑疏
臣伏见陛下杀逃官一、贪官二,特颁圣谕严于雷霆、而辄中止。臣以为陛下此举,杀与不杀,两失之矣。陛下欲杀人,当与大臣议可否;其难其慎,定而后行,一成而不可变。今令出于独断、议屈于群挠,不可杀而欲杀之,是陛下轻人命也。当杀而不得杀,是陛下失主权也。陛下一举事而始不慎、终不信,一之已甚,而又至再,使四方观听妄有揣摩。陛下用刑如此,何以用兵;立法如此,何以立礼!愿深维往失,益毖将来;言而不行宁不言。臣远臣,蒙陛下奖其敢言不敢不言,以负陛下;干冒宸严,无任陨越。
...更多
辞礼科给事中疏
为明主有如天之度、微臣有匪石之心,恳辞科衔,仍赴军前以举初志事。 顷臣席藁具疏,辞泉州知府之命,激切之际,语不择音。伏蒙圣慈,不加显戮;旋接邸钞,以臣停刑一奏,破格擢臣礼科给事中。臣搥心雨泣,陛下至虚至明之衷,何人不可用、何事不可为,臣虽肝脑涂地,何以仰酬特达之遇!然臣闻之,不夺人之亲者,明主之仁也;不夺人之志者,亦仁主之明也。臣窃自维人臣之义与人子之心,就监军而辞郡牧;盖欲舍安土而履危疆,非敢薄外官而希清秩。臣六年进士、五月知州、三载林泉,甫期苫块匍匐,得再见汉官威仪。服阕之后,赴部补官,不过一知州耳。考满给由,循资内转,不过一员外
...更多
奖忠讨逆疏
为奖忠讨逆,以申大法事。 臣伏见北天之堕,四海碎心。安皇定位,仿唐、宋以六等定罪;而奸臣窃柄,政以贿成:颠倒轻重,徒修门户之怨。于是,宵人踊搤,谓节义可以不立、叛逆可以不耻、寇雠可以不雪、法纪可以不设;浸淫丧心,而以天子为奇货,与犬羊为市。此皆受朝廷之厚恩,高冠长剑者也。使江左复沈、瓦解土崩,由于国是不定。今陛下赫然欲兴高皇帝之鸿业,则忠逆之分数、赏罚之权衡,宜别有振作,不在遣将出师之后。臣愚谓奖忠义者,先贱而后贵;讨叛逆者,先贵而后贱。此激发摩厉之权,不可易也。臣所见山阴儒童周卜年,未登黉序,身任纲常;虏令既下之日,慷慨赋诗,投于东
...更多
陛辞忠告疏
为恭绎圣谕未尽之言,谨附同朝忠告之谊,仰祈申饬文武群臣共图实政事。 臣承恩命即赴江干,誓死诘戎,余非所问。顾于召对之次,圣怀洞达,无不悉之情;退而思维,通夕不寐。以陛下大有为之君,而天人交处于不足,群臣苟有良知,皆当引罪请死;奈何呼之犹不应乎?臣观古之集大业者,上作志则下作气,上作气则下作力。今中兴之计,陛下勇决,而群臣出以从容;即亲征一行,陛下自然,而群臣类于勉强。其诸因循苟且,未易尽陈;两京积习,牢不可破。陛下至于作力矣,群臣且有未能自见其志者;是臣所终夜永叹也。李纲之于宋,挠之不听、折之不从;高宗决意弃之,而成偏安。郭子仪之于唐
...更多
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
臣伏见陛下复马士英官,设为功罪以相准,其所为功,与士英无与,且皆不得已而为之辞者也;其所为罪,犯二祖、列宗、天下人之怒。陛下不得私赦士英,使人谓陛下轻祖宗、安皇帝、太后而重郑芝龙;首反居下、足反居上,臣未见其可。人有钦酖而死者,必覆其余沥--士英,安皇帝之余沥也。北京未复,用一士英,而失南京;南京未复,用一士英,必并失福建。岂有以宗社存亡,徇一勋臣之情面者!且士英之功罪,不待辨而决之。芝龙非遂倒视黑白;其所为此,特欲使陛下失人心耳。若曰借以收方国安,则国安之忠、不忠,故不在士英之用、不用也。陛下能自强,谨持理法以御下,则拔扈者必臣;不
...更多
先事陈情疏
为谨陈江东之变局,并剖微臣之素心;恳祈圣断,亟赐处分事。 臣以十九日至温州,与督抚臣鸣俊定临江进讨之计。辅臣议抵金华,即遣中军都督佥事郑有亮监军、光禄寺少卿朱子觐率兵直走临安,与忠武将军姚志卓合,以窥杭州之西北。一面速请圣驾出关,镇定异萌;一面调兵征饷,陆续接济。臣即从台州,径赴忠义营矣。臣自惟受陛下特达之知,初无一语欺饰,以负天地;而事会所遭,辄不从心,迹涉于欺,言皆成罪。不得不先事以告陛下者,遵谦两迎大驾,力主开诏,其归向不可谓不笃;今闻受鲁藩义兴伯爵;诸人俱拜,势不独异。即揆之功名之心与危疑之情,羁縻瞻顾,未能遽绝,皆宜有之。臣
...更多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贺长龄
明·查志隆
刘宋·佛陀什
归有光
明·李时珍
宋·行霆
丁绍仪
清·释印光
李密
宋·刘敞
明·张时彻
清·李庚干
明·高明
(清)周凱
(清)戴清泉
明·张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