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登总持寺阁
上一卷
下一卷
冠
故
欣
处
寥
纡
山
井
凭
升
晨
宿
崔
登
盖
人
欣
处
落
馀
河
邑
览
攀
晖
雨
湜
总
满
不
草
风
五
一
今
周
四
重
满
清
持
东
可
木
烟
陵
水
古
秦
郊
阁
凤
龙
寺
京
见
荣
起
平
合
情
地
明
迥
城
界
阁
崔湜
登总持寺阁
登总持寺阁原文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登总持寺阁评点
《登总持寺阁》是唐代文士崔湜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龙界和晨光中的凤城,展现了古今交融、历史沧桑的景象。这首诗以古拙优雅的文风表达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充满着对山河的赞美和对荣华富贵的欣喜之情。首句“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以简洁明快的描述,展示了一幅雨后的山水画卷。宿雨过后,龙界清澈明亮,展现了自然之美;晨光洒满凤城,映照出人文之光。兼获自然之景和人文之光,给人以一种和谐美好的感受。接着,“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描绘了登上高阁,俯瞰四周的壮丽景色。高阁极高,眺望之处卓然独立,令人感到开阔而壮丽。四郊明媚,草木繁茂,人们沐浴在阳光的照耀之下,仿佛被这自然之景感染,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紧接着的两句“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则表达了对故土历史沉淀的思念。井邑指的是故乡,周秦地则是指历史悠久的中原地区,作者借此抒发对故土沧桑的痴思。古今交融,历史沧桑在这片土地上犹存,这种历史的情感也由此贯穿整首诗。最后两句“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描绘了故土的繁华和热闹。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在此汇合,彼时这片土地上的五陵寥寥无几,漠然平静。然而,这片土地处处都有人烟,处处都有繁华,欣欣草木茂盛,展现了五陵平和与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这首《登总持寺阁》,崔湜以古拙优雅的文风展示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美景。与《国史大纲》相似,他用文言文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赞美之情。之乎者也兮。
崔湜
简介
简介暂无
崔湜
的其它诗歌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喜入长安
襄阳作
至桃林塞作
早春边城怀归
登总持寺阁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
酬杜麟台春思
寄天台司马先生
江楼夕望
襄城即事(一作江楼有怀)
秦州薛都督挽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同李员外春闺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婕妤怨
边愁
折杨柳
慈恩寺九日应制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一作梨园亭子侍宴应制)
幸白鹿观应制(一作郑愔诗)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送梁卿王郎中使东蕃吊册
塞垣行(一作崔融诗)
登总持寺阁诗句
冠盖满东京
故人不可见
欣欣草木荣
处处风烟起
寥落五陵平
纡馀一水合
山河今古情
井邑周秦地
凭览四郊明
升攀重阁迥
晨晖满凤城
宿雨清龙界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剖析诗句“从头便是断肠声”在《听歌六绝句。何满子》中的意义
《游丰乐招提佛光三寺》中蕴含的名句“林野为家云是身”
白居易的“幽芳静绿绝纤埃”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十五年来看几回出自哪里
世间何事不悠悠是谁写的
《戒药》中蕴含的名句“爱恋无终已”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听歌六绝句。离别难》中诗句“绿杨陌上送行人”的韵律之美
能逐东风作雨无中的哲理和妙处
自从九月持斋戒中的心境和寓意
兽中刀枪多怒吼是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