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上一卷
下一卷
经
不
河
烟
旌
御
玄
名
崔
奉
年
学
塞
霞
门
路
览
山
湜
和
犹
蓬
掌
肘
倚
穿
一
何
登
未
壶
中
后
石
林
徘
壮
骊
回
远
来
发
开
转
徊
哉
山
高
顶
寓
目
应
制
崔湜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原文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评点
崔湜以雄浑之笔墨,书写了《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一诗。此诗以观赏骊山之壮丽景色为主题,言辞华丽,意境深远。"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名山指的是骊山,诗人感叹骊山之壮美,将自己的目光投射于此,徜徉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地。"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这四句描述了登上骊山高顶的过程。御路蜿蜒而上,穿过茂密的林木,旌门依山而建。烟霞在林木掩映之间悄然升腾,河塞深邃奔腾,壮丽景色通过诗人的笔触,层层叠叠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闲云野鹤的向往。蓬壶是道家仙术中的象征,诗人表示自己无意学习仙术寻求长生不死,但追求返璞归真的心境却从未改变。通过此诗,可以看出崔湜借助骊山之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纷纷扰扰世事的逃避之志。诗中崔湜熟练运用华丽的词藻,以形式化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全诗开篇即表清新恬淡,然后骤然转入壮丽恢弘之景色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纷繁人事的疏离和向往。最后通过不学蓬壶远之句为整首诗画上句号。其诗句间的紧凑程度与转折之处的细腻妙心,使得整首诗在立意上也颇具韵味。《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一诗通过对于骊山之美的描绘,反映了崔湜的清高情怀。以其傲世之姿,引人赏玩之余,更能品味出大自然之壮丽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之乎者也兮。
崔湜
简介
简介暂无
崔湜
的其它诗歌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喜入长安
襄阳作
至桃林塞作
早春边城怀归
登总持寺阁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
酬杜麟台春思
寄天台司马先生
江楼夕望
襄城即事(一作江楼有怀)
秦州薛都督挽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同李员外春闺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婕妤怨
边愁
折杨柳
慈恩寺九日应制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一作梨园亭子侍宴应制)
幸白鹿观应制(一作郑愔诗)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送梁卿王郎中使东蕃吊册
塞垣行(一作崔融诗)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诗句
经年犹未回
不学蓬壶远
河塞掌中来
烟霞肘后发
旌门倚石开
御路穿林转
玄览一徘徊
名山何壮哉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此怀平不得”到底说了什么?
时间的流转:诗句“云藏李白读书山”在《蜀中三首》中对岁月的诉说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只凭邻叟典孤琴”在《赠咸阳王主簿》中的意义
郑谷在“林下听经秋苑鹿”中表达了什么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樵者》中诗句“何处掩衡扉”的韵律之美
郑谷的“惊飞失势粉墙高”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坐睡觉来清夜半中的心境和寓意
“清香闻晓莲”到底说了什么?
专家评点“汗流浃背曾施力”
郑谷《回銮》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