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 3. 叩,跺:~首再拜。 4. 处理,设置:安~。整~。 5. 疲乏:困~。劳~。 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 7. 次:三~饭。 8. 古同“钝”,不锋利。 9. 姓。
【苏】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 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4. 缓解,解除:以~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 ◎ 朝向:“~刃者死”。 汉 方言集汇
【民气】指民众的精神、气概。《管子·内业》:“是故民气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渊,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汉晁错《言兵事疏》:“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復。”宋范成大《灯市行》:“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见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鬱,殆将有变。”叶圣陶《倪焕之》十九:“现在各地人民一致起来救国,又悲壮,又热烈,足见民气到底还保存在我们这里。”
【民】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舒】1. 展开,伸展:~展。~畅。~张。~卷(juǎn )。~适。~心。 2. 从容,缓慢:~缓。 3. 姓。
【力】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