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饱】1.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2. 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充肠】【典】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唐杜甫《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唐白行简《李娃传》:“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肠。”【典】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可必】谓可以预料其必然如此。汉马融《围棋赋》:“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宋书·蔡兴宗传》:“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清任安上《与吴拜经书》:“姗姗有知,啣环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