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岂不惟民是恤释义


【天】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气。~冷。  4. 季节,时节:冬~。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

【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方言集汇

【不惟】不仅;不但。《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宋范成大《照田蚕行》:“不惟桑贱穀芄芄,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二章:“过了一天又一天,到现在不惟没等到,村里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倒渐渐听不到了。”2.岂非。《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郤为戮於晋,王叔负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3.不思虑。《书·酒诰》:“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孔传:“不念自息。”《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视明听聪,靡事不惟。”李善注引《字林》:“惟,思也。

【民】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恤】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  2. 救济:~金。抚~。  3. 忧虑:~~(忧虑的样子)。 典

天岂不惟民是恤的用户点评


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