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三泖俗贯通释义


【五湖】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藪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祐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

【三泖】湖。在上海市松江县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淀山湖,下流合黄浦入海。今多淤积为田。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宋何薳《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三泖,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清邵在衡《江南行》:“江南地本神皋区,吴淞三泖似画图。”汉

【俗】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贯】1.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2. 穿,通,连:~穿。~串。~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3. 古同“惯”,习惯。  4. 原籍,出生地:籍~。  5. 姓。

【通】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五湖三泖俗贯通的用户点评


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