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繇”。亦作“皐陶”。亦作“皋繇”。1.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书·舜典》:“帝曰:‘皐陶,蛮夷猾夏,寇贼姦宄,汝作士。’”《论语·颜渊》:“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荀子·非相》:“皋陶之状,色如削瓜。”一本作“皐陶”。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国家明刑有皋繇,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槛车囚。”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你竟这样的侮辱我!说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里去法律解决!”2.狱官或狱神的代称。明沉鲸
【德】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 心意,信念:一心一~。 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 姓。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建】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 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 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 4. 指中国福建省:~兰。 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