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祊】宗庙;家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絶祀,无国无之。”《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韦昭注:“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晋陆机《辩亡论》上:“﹝吴武烈皇帝﹞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唐陆敬《游隋故都》诗:“宗祊旷无象,声朔缅谁传。”明何景明《寿母赋》:“矧翁甫之齐年兮,亦欣欣而乐康。仰令则于家人兮,夙孝著于宗祊,固圣善之慈惠兮,爰日臻于嘉祥。”清孙枝蔚《览古》诗之一:“谓君须作吊,祸将及宗祊。”
【旷无】犹绝无。《新唐书·郑从谠传》:“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餘猜,故得其死力。”
【象】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