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寒食
上一卷
下一卷
轻
日
寒
春
韩
寒
烟
暮
食
城
翃
食
散
汉
东
无
入
宫
风
处
五
传
御
不
侯
蜡
柳
飞
家
烛
斜
花
寒食
寒食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简介
《寒食》由韩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寒食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注释
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寒食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周啸天)
简介
简介暂无
的其它诗歌
同题仙游观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寒食
宿石邑山中
章台柳(寄柳氏)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河上寄故人
梁城赠一二同幕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寄裴郓州
送客贬五溪
送客之潞府
题玉真观李秘书院
少年行
赠李翼
赠张千牛
汉宫曲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益诗)
江南曲(一作李益诗)
看调马
羽林骑(一作羽林少年行)
送客知鄂州
送陈明府赴淮南
宿甑山
别甑山
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
汉宫曲二首
送李中丞赴商州
寄赠虢州张参军
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送齐明府赴东阳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送端州冯使君
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
寄令狐尚书
送客还江东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宴杨驸马山池(一作陈羽诗,又作朱湾诗)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寄上田仆射
送康洗马归滑州
送高别驾归汴州
送冷朝阳还上元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访王起居不遇留赠
赠王随
送王少府归杭州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寄徐州郑使君
送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
送刘将军
又题张逸人园林
题张逸人园林
送客归江州
送丹阳刘太真
送客水路归陕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
送韦秀才
送皇甫大夫赴浙东
送卢大理赵侍御祭东岳兼寄孟兖州
送李明府赴连州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送营城李少府
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
送道士侄归池阳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
送张渚赴越州
送田仓曹汴州觐省
送金华王明府
送苏州姚长史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送江陵元司录
送秘书谢监赴江西使幕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东城水亭宴李侍御副使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东便往辰州
送刘侍御赴陕州
送李中丞赴辰州
送郢州郎使君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宴吴王宅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送客之上谷
华亭夜宴庾侍御宅(一作张继诗)
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
赠王逖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送崔过归淄青幕府
赠长洲何主簿
送张丞归使幕(一作张继诗)
赠郓州马使君
题慈仁寺竹院
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送赵陆司兵归使幕
送寿州陈录事
题僧房(一作题慈恩寺振上人院)
送李秀才归江南(一作送孙革及第归江南)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送赵评事赴洪州使幕
送夏侯审
送海州姚别驾
送客游江南
送元诜还江东(一作送太常元博士归润州)
题苏许公林亭(一作钱起诗)
赠张道者
寻胡处士不遇
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
送客游江南
题龙兴寺澹师房
送郭赞府归淮南
送故人归蜀
送故人归鲁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
送客归广平
送监军李判官
赠张建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寄武陵李少府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赠别华阴道士
寄哥舒仆射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送别郑明府
别孟都督
赠兖州孟都督
寄雍丘窦明府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送巴州杨使君
送万巨
送中兄典邵州
别李明府
别汜水县尉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送蓚县刘主簿楚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送夏侯侍郎
送客还江东
送孙泼赴云中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和高平朱(一作米)参军思归作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送客之江宁
经月岩山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送南少府归寿春
祭岳回重赠孟都督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
送李明府赴滑州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寒食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东风御柳斜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楼寒院冷接平明是什么诗?
数急芙蓉带中的心境和寓意
专家评点“独下长亭念过秦”
李商隐《汉宫》中的名句赏析
李商隐《辛未七夕》中的名句赏析
时间的流转:诗句“柳绵相忆隔章台”在《临发崇让宅紫薇》中对岁月的诉说
蜀桐中上含非雾下含冰的赏析解读
十年长梦采华芝是谁写的
梦来何处更为云——李商隐
李商隐《西溪》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