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宿孤馆
上一卷
下一卷
舟
自
渔
橘
秋
寒
愁
落
贾
宿
系
知
家
树
月
山
生
日
岛
孤
岸
风
一
千
夜
晴
为
投
馆
边
水
半
株
来
后
客
村
芦
静
无
在
孤
绿
途
戍
贾岛
宿孤馆
宿孤馆原文
落日投村戍,愁生为客途。寒山晴后绿,秋月夜来孤。橘树千株在,渔家一半无。自知风水静,舟系岸边芦。
宿孤馆评点
《宿孤馆》一诗描绘了贾岛在一个落日西山的时刻,置身于一个孤独的旅舍之中的景象。这不仅仅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面,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中的“落日投村戍”,以寥廓的视野勾勒出作者远离繁华,来到乡野之中的境况。在这片广阔而寂静的大地上,贾岛独自行走,深感客途的辛酸与孤寂。他的身影与行囊中的愁思交错杂绪,共同投射在此刻的戍楼。随着夕阳的西斜,黑暗中的寒山渐渐披上了晴朗的绿色。这景色与贾岛的心情不谋而合,更显他内心的淡泊。寒山实则象征着坚忍不拔与寂寞孤独;而绿色的明媚则代表着贾岛与众不同的个性。夜幕降临之际,秋月亮相,而孤寂之感再度袭上贾岛的心头。他身处于旅舍之中,形影相隔,周围的世界只剩下月光的清辉。月光照亮孤独,也衬托出贾岛内心的孤绝之感。诗中用“橘树千株在,渔家一半无”来描绘贾岛旅舍所在之地的背景。橘树代表着繁华与丰盛,然而触目所及之处却是一片荒凉与缺失。这景象与诗人有着微妙的呼应,彰显了他宁静自得的心态。最后,贾岛明白自己处在的环境宁静,将舟只系于岸边的芦苇之上,窥探风水的静谧。这种自知自觉的心态,使得贾岛在寂静中享受孤独的乐趣。整首诗以其独特的句法和意境,展示了贾岛文人的高洁情怀。诗人用独特的方式流露出自己的孤寂,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得。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可以聆听到他内心的茫然与淡泊,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孤寂中的深思熟虑。之乎者也兮,这诗以其独特的字句和内心的表达,让人为之动容。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心境的反映,将内心的苍凉与寂寞融入到自然之中,达到了心境与景物相融的境地。读者读完这首诗,不禁为诗人的胸襟风范而感到敬佩,亦为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孤独而凝神思索。
贾岛
简介
简介暂无
贾岛
的其它诗歌
寻隐者不遇
题李凝幽居
剑客
题兴化寺园亭
暮过山村
雪晴晚望
寄韩潮州愈
忆江上吴处士
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宿山寺
过海联句
冬夜送人
句
行次汉上
马嵬
寻人不遇
李斯井
题诗后
送友人之南陵
竹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上杜驸马
莲峰歌
壮士吟
风蝉
送人南归
送人南游
送道者
早行
题郑常侍厅前竹
春行
老将
代旧将
过京索先生坟
客思
盐池院观鹿
黄鹄下太液池
哭孟东野
题戴胜
题隐者居
听乐山人弹易水
经苏秦墓
杨秘书新居
送称上人
送张道者
题鱼尊师院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东亭,或题杜司户亭子)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题青龙寺
赠李文通
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一作题虢州吴郎中三堂)
送僧
投庞少尹
夏夜登南楼
颂德上贾常侍
田将军书院
赠翰林
赠僧
病鹘吟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
上邠宁刑司徒
赠温观主
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
送罗少府归牛渚
题童真上人
夏日寄高洗马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咏怀
送崔约秀才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黎阳寄姚合
寻石瓮寺上方
夜集乌行中所居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夜期啸客吕逸人不至
送灵应上人
赠丘先生
酬姚合
题韦云叟草堂
和韩吏部泛南溪
方镜
友人婚杨氏催妆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
崔卿池上鹤
登田中丞高亭
送于总持归京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闻蝉感怀
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访鉴玄师侄
夜坐
送别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赠牛山人
酬张籍王建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送胡道士
上谷旅夜
寄无得头陀
崔卿池上双白鹭
送陕府王建司马
阮籍啸台
滕校书使院小池
投元郎中
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
巴兴作
早蝉
送饶州张使君
昆明池泛舟
送僧
送刘知新往襄阳
寄慈恩寺郁上人
上乐使君救康成公(一作陈陶续古诗)
登楼
寄魏少府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
送僧
送康秀才
王侍御南原庄
喜李馀自蜀至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
郊居即事
送皇甫侍御
送朱休归剑南
寄长武朱尚书
寄宋州田中丞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
寄柳舍人宗元
灵准上人院
哭张籍
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
留别光州王使君建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蒋亭和蔡湘州
内道场僧弘绍
鹭鸶
送僧归太白山
京北原作
寄江上人
送友人如边
题竹谷上人院
哭宗密禅师
宿孤馆
送李校书赴吉期
送韦琼校书
寄刘侍御
送穆少府知眉州
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寄毗陵彻公
喜无可上人游山回
雨夜寄马戴
寄韩湘
送褚山人归日本
酬胡遇
宿慈恩寺郁公房
喜雍陶至
皇甫主簿期游山不及赴
宿成湘林下
落第东归逢僧伯阳
慈恩寺上座院
题朱庆馀所居
送黄知新归安南
赠胡禅归
元日女道士受箓
重与彭兵曹
赠庄上人
送去华法师
送蔡京
寄乔侍郎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
送惟一游清凉寺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
卧疾走笔酬韩愈书问
送南卓归京
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
酬鄠县李廓少府见寄
易州过郝逸人居
送孙逸人
寄华山僧
送李登少府
送李戎扶侍往寿安
马戴居华山因寄
寄胡遇
送崔峤游潇湘
寄朱锡珪
宿姚少府北斋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送友人游塞
思游边友人
秋暮寄友人
寄令狐绹相公
赠僧
过杨道士居
积雪
再投李益常侍
寄令狐绹相公
寄李輈侍郎
卢秀才南台
青门里作
病蝉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
酬姚合校书
赠李金州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送殷侍御赴同州
送沈鹤
病起
赠弘泉上人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送空公往金州
赠绍明上人
送刘式洛中觐省
酬厉玄
夜集田卿宅
寄山友长孙栖峤
送姚杭州
送僧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送金州鉴周上人
送谭远上人
新年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
赠友人
子规(一作项斯诗)
让纠曹上乐使君
送友人游蜀
送郑少府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别徐明府
逢旧识
崇圣寺斌公房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
寄沧州李尚书
送令狐绹相公
送徐员外赴河中
送贺兰上人
泥阳馆
题长江
永福湖和杨郑州
送李溟谒宥州李权使君
送郑长史之岭南(一本题作送郑史)
喜姚郎中自杭州回
宿池上
晚晴见终南诸峰
孟融逸人
寄河中杨少尹
夕思
送朱兵曹回越
怀博陵故人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
送知兴上人
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石门陂留辞从叔谟
送神邈法师
寄顾非熊
答王建秘书
送李馀往湖南
偶作
过雍秀才居
送雍陶入蜀
张郎中过原东居
雨中怀友人
南斋
早春题友人湖上新居二首(一作项斯诗)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送南康姚明府
送卢秀才游潞府
题刘华书斋
寄武功姚主簿
赠无怀禅师
送厉宗上人
寄李存穆
冬夜
夏夜
送敡法师
寄钱庶子
原上秋居
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
送唐环归敷水庄
送陈判官赴绥德
题青龙寺镜公房
夜喜贺兰三见访
荒斋
送李馀及第归蜀
僻居无可上人相访
访李甘原居
题山寺井
送韩湘
寄董武
宿赟上人房
送安南惟鉴法师
送丹师归闽中
哭胡遇
秋暮
雨夜同厉玄怀皇甫荀
怀紫阁隐者
送杜秀才东游
送天台僧
过唐校书书斋
送人适越
送僧游衡岳
送路
洛阳道中寄弟
登江亭晚望
送耿处士
黄子陂上韩吏部
投李益
吊孟协律
送裴校书
升道精舍南台对月寄姚合
即事
送贞空二上人
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寄无可上人
南池
送无可上人
送李骑曹(一作胄)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送田卓入华山
送董正字常州觐省
酬姚少府
寄白阁默公
送崔定
忆吴处士
哭孟郊
下第
寄贺兰朋吉
题皇甫荀蓝田厅
赠王将军
送邹明府游灵武
旅游
就可公宿
山中道士
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长江道中)
哭柏岩和尚
送汲鹏
寄山中王参
游子
题岸上人郡内闲居
对菊
送集文上人游方
刘景阳东斋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送郑山人游江湖
就峰公宿
延康吟
戏赠友人
寓兴
怀郑从志
答王参
寄友人
送张校书季霞
代边将
寄刘栖楚
寄丘儒
送陈商
投孟郊
上谷送客游江湖
重酬姚少府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
咏韩氏二子
送别
投张太祝
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
和刘涵
酬栖上人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寄孟协律
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赠智朗禅师
客喜
延寿里精舍寓居
早起
易水怀古
双鱼谣(时韩职方书中以孟常州简诗见示)
枕上吟
游仙
寓兴
绝句
不欺
辩士
宿悬泉驿
义雀行和朱评事
辞二知己
玩月
感秋
斋中
寄远
口号
哭卢仝
朝饥
北岳庙
古意
望山
宿孤馆诗句
落日投村戍
愁生为客途
寒山晴后绿
秋月夜来孤
橘树千株在
渔家一半无
自知风水静
舟系岸边芦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读书台中风扫晴岚画障开的赏析解读
知君用心错是谁写的
“虚白生林端”到底说了什么?
乾康《赋残雪》中的名句赏析
扫雪玉为尘是什么诗?
时间的流转:诗句“贪心既缘”在《啄木》中对岁月的诉说
僧外闲吟乐最清是谁写的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还人卷》中诗句“日斗鲛人织秋浦”的韵律之美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青山与白云”在《赠南岳玄泰布衲》中的意义
处默《山中作》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