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题甘露寺
上一卷
下一卷
应
如
东
西
晋
隋
流
觉
仙
福
江
林
千
一
潮
曙
山
地
佳
北
卢
题
得
登
溟
蜀
室
宫
年
路
磬
庭
空
暗
仞
隅
声
色
到
从
名
固
肇
甘
见
最
日
波
散
凋
景
花
落
增
想
疑
耸
通
日
烟
海
京
自
岩
露
蓬
高
月
湍
黄
绿
谩
非
昭
气
度
降
楼
雉
下
中
门
口
上
端
寺
莱
处
开
尽
埃
草
催
染
回
象
杯
虎
台
堞
来
灭
回
断
台
寺
卢肇
题甘露寺
题甘露寺原文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题甘露寺评点
卢肇之《题甘露寺》一诗,抒发了对甘露寺的赞美之情,诗首直言寺名自古台上而得,北固岩端寺耸峙其中,可见其胜景之盛。诗曰:“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以此形容甘露寺地势居高,山势绵延,犹如从京口断而至海门回,景色广袤壮丽。接着,诗人以“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之句,表现了早晨的曙光在烟雾中渐渐消失,而潮水的声音随着日出而逐渐响彻,给人以宁静和肃穆之感。诗人继而以“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的描写,将寺庙的景观描绘得生动,形容寺庙犹如通向山巅的陈列堡垒,高耸入云,气势非凡。紧接着,他用“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山林幽暗中令人心生畏惧之处,即使山林中有凶猛的虎兽,江水虽然空空,但亦令人瞻仰不已,凭添了寺庙独特的魅力。最后,诗人以“福庭增气……”收尾,展示了寺庙的神圣气息,表现了信仰的力量和带来福康的美好寓意。总之,卢肇之《题甘露寺》一诗以其古拙优雅的文风,将甘露寺的壮丽景色、肃穆气息巧妙地展现出来。透过诗人的笔触,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甘露寺的瑰丽灵秀、山川壮丽的景色,以及它所带来的庄严神圣之感。之乎者也兮,诗中含蓄而充满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令人动容的美,使人为之倾倒。这首诗之繁体字之乎者也者,点缀其间,更添古朴之美。
卢肇
简介
简介暂无
卢肇
的其它诗歌
嘲游使君
金钱花
木笔花
句
送弟
牧童
嘲小儿
谪连州书春牛榜子
喜杨舍人入翰林
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
谪后再书一绝
被谪连州
登祝融寺兰若(一作登南岳月宫兰若)
成名后作
戏题(肇初计偕至襄阳,奇章公方有真珠之惑)
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
杨柳枝
御沟水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
竞渡诗(一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别宜春赴举
射策后作
和主司王起(一作奉和主司王仆射答周侍郎贺放榜作)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
风不鸣条
江陵府初试澄心如水
题甘露寺
汉堤诗
题甘露寺诗句
北固岩端寺
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
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
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
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
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
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
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
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
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
应得见蓬莱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雍裕之的“秋风何处起”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中蕴含的名句“下看金玉不如泥”
曾将一笑君前去中的哲理和妙处
咏子规中剑门迢递蜀江深的赏析解读
薛zm《敕赠康尚书美人》中的名句赏析
刘言史在“夫婿多情亦未知”中表达了什么
关月夜悬青冢镜中的哲理和妙处
刘言史《夜入简子古城》中的名句赏析
湘江水碧湘山绿——庄南杰
“年年明月总相似”到底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