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符

赠供奉僧玄观

赠供奉僧玄观

赠供奉僧玄观评点


李昌符的《赠供奉僧玄观》一诗,自得曹溪法,不再沉溺于诸经之中。他曾身降凡界,出家已久,又身兼帝师的重任,这无疑是极艰难的。长夜里,木叶侵扰屋檐,黑暗笼罩,秋雨寒气袭来。然而,他又何曾畏怯于琐碎的世事,一念清心如林峦之间。赠供奉僧玄观》一诗,似乎在讲述一位大德即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心依然不动摇,心境依然如山峦一般。笔者以为,这首诗不仅折射了李昌符对僧玄观的景仰之情,更表达了对高洁修行者的敬佩之情。诗句虽简洁,却五脚六足。李昌符以“自得曹溪法,诸经更不看”一句,表明他自我脱俗,超脱于俗世之外。通过对曹溪禅宗的领会,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经书,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真理之路。接着,他指出了僧玄观的身份与使命带来的困难,尤其是同时担任帝师的重责,这似乎是暗示了李昌符自己对僧玄观所面临的艰辛有所体会。李昌符把诗文细腻的描写落到了一个晚上,验证了夜幕笼罩的黑暗与秋天带来的寒冷。同时,通过“秋灯”这一光源,让人感觉到弥补了黑暗所缺乏的温暖与光明,将冷清的夜晚具象化。“如何嫌有著,一念在林峦”一句,将整首诗收于一个圆满的结尾。李昌符问道,又何曾畏怯于琐碎的世事,而是将心念置于大自然的林峦之间。这无疑表明他对修行道路的坚定信念,在纷繁俗世中保持着清静。因此,李昌符《赠供奉僧玄观》一诗,以简短的篇幅,勾勒出了一幅大德对修行者的敬佩和景仰之情,以及对内心追求真理的坚持和顽强。之乎者也兮,诗人用字简练,排比和连词的运用使文意更加连贯,使读者能更好地领悟到诗人的情感。本文以古拙优雅之文风,致敬诗中的古代文人雅士李昌符之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