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春秋三传详释-熊逸
春秋三传详释目录:
1、序
2、隐公元年:开卷第一义,一个不当不正的开始
3、元年春王正月
4、春王正月....
5、大一统:并非"大统一"
6、三科九旨中的三统
7、存三统
8、三统和三正
9、元年春王正月,无事可记?
10、【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
11、【元妃】
12、【继室与媵妾】
13、【嫡长子继承制】
14、【声子】
15、【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16、【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17、【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18、【五等爵】
19、【附庸】
20、【邾国】
21、【结盟的地点:蔑】
22、【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
23、【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
24、【胥命·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21、【结盟的地点:蔑】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这个"蔑"字和"邾"字有着相似的境况。
这个地名,"三传"分别有两种记载,《左传》记的是"篾",《公羊传》和《榖梁传》记的是"眜",这两个字在古代读音相同,所以有人这样写,有人那样写,其实都是指一个地方,如果换到现在,就总得有一个是别字了。
但是,无论是蔑还是眜,也许都错了,这个地方应该叫做姑蔑,是鲁国的一块地方,也就是《左传·定公十二年》和《古本竹书纪年》所记的姑蔑,据考证是在今天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五里之地。
鲁国人怎么会把自己的地
...更多
22、【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
邾仪父是邾国的国君,按照一般说法,他姓曹,名克,字仪父。这里是国名和字连称,也是周代一种典型的称呼方式,而《春秋经》在这里不称其爵而称其字,这里边一定有什么深刻的讲究。我们先看看《公羊传》对"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这一句经文的解释:
《春秋经》:
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
《公羊传》:
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
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
...更多
23、【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
问:"公及邾仪父盟于眜",这个"眜"是指什么呀?
答:这是指会盟的地点。("地期也")
--这里又遇到《春秋经》所谓"义例"。邾仪父和鲁隐公相约于蔑(眜),举行会盟仪式。何休说:"'公及邾仪父盟于眜',这个'于'字也是大有嚼头的:'凡以事定地者加于,以地定事者不加于'。"徐彦跟着解释(Ⅰ),大意是说:比如张三在北京,李四在海南,某天通了个电话,约好第二天飞到上海签个合同,按照《春秋》笔法,这件事就可以写作:"张三和李四签合同'于'上海。"可如果北京的张三和海南的李四同在上海办事,
...更多
24、【胥命·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公羊家是有正解的。何休和徐彦搬出《春秋经·桓公三年》的一段话作为榜样:"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Ⅰ)"这是说:桓公三年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这个地方"胥命"。--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句话里表示时间的是"夏",也就是依"书时"的义例,既没有记载月份,更没有记载具体日期。而所谓"胥命",依公羊家的解释,也是一种会盟,和一般会盟的区别是:一般会盟要搞歃血仪式,而胥命却没有这种仪式。《公羊传》是赞许"胥命"这种方式的,并总结说:"古者不盟,结言而退。(Ⅱ)"这就是说,古人社会风气好,如果要有什么约定,口头一说就够了,不搞发誓赌咒立盟约
...更多
上一页
1
2
3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晋·陆机
清·缪荃孙
晋·陆机
白朴
宋·郑文宝
宋·惟净
五代·柳坤用
唐·贾公彦
清·张德瀛
清·郑绩
宋·何坦
清·李塨
宋·谢枋得
(清)黄以周 等辑
唐·李鼎祚
宋·陈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