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校釋-未知
老子校釋目录:
老子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老子德經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老子韻例
後記
補遺
補注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
謙之案:范本「兵」下有「者」字,傅、范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竑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知「用兵」上應有「古」字
是謂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敵, 无兵。
嚴可均曰:「行无行」,各本「无」作「無」,下皆倣此。「仍無敵」,王弼作「扔」。
...更多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謙之案:「天下」二句,嚴本「天」上有「而」字。傅、范本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二句同。文子精誠篇作「事有本」,微明篇作「事有君」,所引分歧。傅、范「君」作「主」。范云:「『主』字從古本。」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羅振玉曰:敦煌本「我」作「吾」。
...更多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傅、范本同,唯無二「而」字,「也」作「矣」。
文子符言篇引:「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李道純曰:「『知不知上』,或云知不知,尚矣,非。」
是以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嚴可均曰:「是以聖人不病」,御注作「夫唯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河上、王弼、高翿「夫唯病」下復有「病」字。
...更多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
嚴可均曰:「大威至」,御注、王弼、高翿句上有「則」字。河上無「則」字,末有「矣」字。魏稼孫曰:御注「民」作「人」。
羅振玉曰:敦煌庚本作「大畏至矣」,壬本、景福本均作「大威至矣」。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第二句首有「則」字,句末無「矣」字。
謙之案:廣明本「則大威至矣」,彭、傅、范同。柰卷作「大威至矣」,羅卷作「不畏威,民不畏威」。古「畏」「威」通用。
...更多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孰知其故」,此句下各本有「是以聖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是以聖人猶難之」,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此句。
謙之案:嚴遵、遂州亦無此句。景福、敦煌壬本「殺」作「〈煞,中“灬改心”〉」。磻溪、樓正、高翿、柰卷作「知此兩者」,嚴遵、景福作「常知此兩者」。淮南道應訓引第二句同,人間訓:「
...更多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常畏死,而為奇者,吾 得而〈煞,中“灬改心”〉之,熟敢?
嚴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御注、高翿「使」下有「人」字,河上、王弼有「民」字。「〈煞,中“灬改心”〉之」,各本作「殺之」,下倣此。
羅振玉曰:「若使民」,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民」字。「常畏死」,敦煌辛本「畏」上有「不」字。「吾得執」,景龍本、敦煌辛本「得執」均作「執得」。「孰敢」,敦煌辛本「敢」下有「矣」字。
<
...更多
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嚴可均曰:「民之飢」,御注作「人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饑」,諸本均作「飢」,下同。
謙之案:景福、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趙、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嚴及後漢書郎顗傳引並作「人」,傅、范本「飢」下有「者」字。畢沅曰:「『飢』,河上公、王弼諸本皆作『饑』。案古『饑饉』字作『饑』,『飢餓』字作『飢』,此應作『飢』。」今案:畢說是也。字林:「飢,餓也。」「饑,穀不熟。」「民之飢」
...更多
七十六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
嚴可均曰:「人生之」,眾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兩「也」字,下二句同。敦煌辛本「堅」作「剛」。
謙之案:諸河、王本、傅本均有兩「也」字。范本同,但「堅強」作「剛彊」。說苑敬慎篇亦引「堅」作「剛」,下同。此蓋真類與陽類通假,易繫「剛柔相摩」,音義引作「堅柔」,即其例證。又文選座右銘引無「之」字,遂州、嚴亦無二「也」字
...更多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
嚴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
謙之案:遂州、嚴本亦無「與」字。傅、范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並作「張弓乎」,類聚七十四引同。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嚴可均曰:「不足者與之」,王弼作「補之」。
...更多
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
嚴可均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王弼作「天下莫柔弱於水」。御注、王弼「強」下有「者」字,「先」作「勝」。河上亦有「者」字,作「莫之能勝」,高翿作「莫之能爽」。
羅振玉曰:釋文:「河上本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御注、敦煌辛本、景福諸本並同。「攻」,敦煌辛本作「功」。「強者」,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者」字,敦煌庚本此句上有「言水柔弱」四字。又景龍本、敦煌辛本「勝」均作「先」。
...更多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邹容
清·西湖居士
清·郭庆藩
秦·黄石公
(宋)叶隆礼
元·滑寿
明·许自昌
清·邬仁卿
(春秋)左丘明撰;(吴)韦昭注
清·万斯同
清·吴砚丞
宋·刘道醇
汉·刘熙
先秦·佚名
明·唐寅
清·潘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