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校釋-未知
老子校釋目录:
老子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老子德經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老子韻例
後記
補遺
補注
四十九章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嚴可均曰:「得善信者」,各本作「德善」,下句亦然。御注脫「信」字。 羅振玉曰:「德」字,景龍本、敦煌本均作「得」。
謙之案:嚴
...更多
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羅振玉曰:敦煌本「十」作「什」,下同。
馬敘倫曰:說文無「塗」「途」二字,蓋「徒」即「塗」「途」本字也。莊子至樂篇「食於道徒」,即道塗也。此「徒」字蓋如字讀。
謙之案:「出生入死」,呂氏春秋情欲篇高注引與此同。莊子:「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又「其出不忻,其入不拒」,又「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皆出生入死之說。
人之生,動之
...更多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嚴可均曰:「是以万物」,御注作「是以聖人」。
魏稼孫曰:「德畜之」,御注無「德」字。
羅振玉曰:敦煌本無「莫不」二字,景福本無「而」字。
武內義雄曰:敦本「勢」作「熱」,恐誤。
謙之案:遂州本作「熟成之」,「熟」字亦誤。「畜之」,廣明作「蓄之」,「貴德」,顧歡作「首德
...更多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謙之案:傅奕本作「可以為天下母」,諸本無「可」字,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道藏宋張太守彙刻四家注與藏本同,殿本誤脫此二十二字。案注文「可以為天下母」,與傅奕本同。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嚴可均曰:「又知其子」,河上作「復知」,王弼、高翿作「以知」。
謙之案:「既知其母」,道藏王本同,諸王本、敦、遂本、王羲之本、
...更多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丁仲祜曰:介,微也,一切經音義十五引易劉瓛注,列子楊朱篇「無介然之慮者」釋文。列子仲尼篇:「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宋林希逸曰:「介然之有,言一介可見之微也。」又介然,堅固貌,荀子修身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注。張充與王儉書:「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確乎之情,峰橫海岸。」
王念孫曰:王弼曰「唯施為之是畏也」,河上公注略同。念孫案二家以「施為」釋「施」字,非也。「施」
...更多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嚴可均曰:「子孫祭祀不輟」,王弼「子孫」下有「以」字,韓非子有是「以其」「世世」四字。
羅振玉曰:敦煌本無「者」字,景龍本、敦煌本無「以」字。「祀」,敦煌本作「祠」。
謙之案:顧歡本第一句亦無「者」字。傅本「抱」作「袌」,范本「脫」作「挩」。嚴遵、河上、御注、磻溪、樓正、顧、趙、傅、范、高均無「以」字。又周易集解「屯」下虞翻引第一句同此石。淮南主術訓引「善建者不拔」,注:
...更多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謙之案:傅本「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范本無「之」字,河上公、王弼無「者」「之」「也」三字。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並同此石。此云「赤子」,案漢書賈誼傳劉奉世注曰:「嬰兒體色赤,故曰赤子耳。」
毒{丿虫}不螫,
嚴可均曰:御注、河上、高翿作「毒蟲不螫」,王弼作「蜂蠆虺蛇不蟄」。按「{丿虫}」「虺」兩通,作「蟲」者誤。謙之案:遂州、景福同此石。磻溪、樓正、柰卷、嚴、顧、彭、趙同御注,范同王弼。傅本作「蜂蠆不螫
...更多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謙之案:傅、范本「不言」、「不知」下並有「也」字。河上公、王弼諸本及理惑論、文選魏都賦、運命論兩注引均無二「也」字。輔行記三引同,惟「者」作「則」。莊子天道篇:「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北遊篇:「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皆本此,亦無「也」字。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嚴可均曰:「解其忿」,河上作「紛」,王弼作「分」。
武內義
...更多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嚴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
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國」,顧歡作「以正理國」,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顧本成疏「政謂名教法律也」,與尹文子義同,蓋名法家言。案「正」「政」古二字通用,唯此與「奇」對,當作「正」。四十五章「清靜為天下正」,與此章「我
...更多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人醇醇;
嚴可均曰:「其人醇醇」,各本作「其民」,御注、王弼、高翿作「淳淳」。 羅振玉曰:景龍、敦煌、景福三本均作「醕醕」。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醇醇」作「蠢蠢」。
謙之案:河上公作「醇醇」,意林引作「淳淳」。柰卷、顧歡同河上;樓正、彭、趙同王弼;王羲之與此石同。「醇」、「淳」古通用。馬敘倫曰:「莊子繕性篇『澆淳散樸』,釋文:『淳,本亦作醇。』是其證。」又敦、遂二本作「蠢蠢」。說文:「蠢,動也。」又重言,形況字。左昭廿二傳「今王室實蠢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熊大木
(宋)王巩撰
(元)程端礼
清·金梁(息侯)
(漢)仲長統
宋·李元弼
(明)张源
元·胡炳文
(漢)劉向
元·苏天爵
清·戴杰
(南宋)周密
宋·徐兢
(明)李渔
清·池仲祐
祝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