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校釋-未知
老子校釋目录:
老子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老子德經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老子韻例
後記
補遺
補注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謙之案:「寧」字,績語堂碑錄因避清帝諱改為「甯」,今據原碑文改正,下同。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嚴可均曰:「万物」,各本作「萬物」。
羅振玉曰:敦煌戊本無此句。
謙之案:景福本、范本「萬」亦作「万」。又陳碧虛曰:「嚴君平本無『萬物得之以生』,並下文『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十四字。」
...更多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雜卦傳曰:「復,反也。」乾彖傳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泰彖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反即復也。故老子曰:「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又曰「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此復之即返而歸之也。「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此待其
...更多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嚴可均曰:「勤而行之」,御注無「之」字,傅奕作「而勤行之」。
謙之案:法京敦乙本作「懃能行」,羅卷同此石,與武內本異。范本作「懃」,注云「古本」。案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一引古老子作「懃」( )。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咲之。
謙之案:「咲」,各本作「笑」,遂州本作「咲」,御注作「〈口笑〉」。傅、范本作「而大笑之」。
...更多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字。」今案王說是也。淮南義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莊子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語本老子一章「無名,天地始」與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黃帝內經太素卷十九知鍼石篇楊上善注曰:「從道生一,謂之朴也;一分為二,謂天地也;
...更多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羅振玉曰:敦煌本無「騁」字。 彭耜曰:葉夢得無「騁」字,達真子「堅」作「剛」。
謙之案:諸河、王本及傅本同此石。范本作「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並云:「淮南子有『於』字,與古本合。」案淮南子原道、道應二篇今本引此均無「於」字,與范所見不同。又御覽木部一亦引「堅」作「剛」。
無有入於無聞。
嚴可均曰:御注、河上、王弼無「於」字,傅奕、淮南子作「出於
...更多
四十四章
名與身熟親?身與貨熟多?得與亡熟病?
謙之案:「熟」,各本作「孰」,「孰」,「熟」古通用。「亡」字,李道純、張嗣成作「失」,馬敘倫曰:「後人妄改也,亡與病韻。」「孰多」之「多」訓重。奚侗曰:「說文:『多,重也。』誼為『重疊』之重,引申可訓為『輕重』之重。漢書黥布傳『又多其材』,師古注:『多猶重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 必厚亡。
嚴可均曰:「是故甚愛」,河上無「是故」。
謙之案:景福
...更多
四十五章
大成若〈垂夬〉,其用不弊。
謙之案:「〈垂夬〉」,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經及河上公注均作「鈌」,宋刊河上本作「〈垂夬〉」。馬敘倫曰:「『鈌』『〈垂夬〉』並『缺』之訛,六朝俗書『缶』旁與『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 』,因復誤為『金』也。」「弊」字,傅奕、彭、趙及韓詩外傳九均作「敝」。韻會小補曰:「敝,筆別切,老子云云。」是方日昇所見本作「敝」。畢沅曰:「『敝』,河上公、王弼作『{敝大}』。」是畢所見河、王本作「{敝大}」。今諸河、王本皆作「弊」,同此石。
大
...更多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畨土};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畨土}」,乃「糞」之別構。
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種也。」疑老子此處或有播種之義。
彭耜曰:「朱文公本『糞』下有『車』字,謂以走馬卻糞車也。頃在江西見有所謂糞車者,方曉此。」吳澄曰:「『糞』下諸家並無『車』字,惟朱子語錄所說有之,而人莫知
...更多
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羅振玉曰:景福本「戶」下及下句「牖」下,均有「以」字。
謙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應訓、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與景福本同。又文子精誠篇、下德篇引「戶」下有「以」字,淮南主術訓、後漢書張衡傳注、文選思齊賦注、韓詩外傳三引有「而」字。呂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出於戶而知天下」,傅、范本作「不出戶,可以知天下」,韓非子喻老作「不出於戶,可以知天下」。又淮南主術訓:「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智慮,以天下之力爭。
...更多
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謙之案:傅、范本二「日」上並有「者」字。范曰:「傅奕、嚴遵與古本有『者』字。」按今怡蘭堂校刊嚴本無。「為學日益」與二十章「絕學無憂」,皆指學禮而言。莊子知北遊篇:「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故曰:『為道者日損。』」又後漢書六十六范升傳,升奏議引:『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顏可謂善學矣。」下引老子曰:「學道日損。」以「學道」二字連,知有誤文,惟以博文約禮為「學」,則為「學」之古義。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丁耀亢
明·吕毖
宋·洪遵
明·释智旭
元·倪维德
唐·樊绰
龙衮 陈尚君 补遗
明·乔应甲
清·洪亮吉
清·王元稚
(清)厉志
牛僧孺
清·西湖居士
清·翁桂
王艮
北凉·昙无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