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校釋-未知
老子校釋目录:
老子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老子德經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老子韻例
後記
補遺
補注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魏稼孫曰:「治人事天」,御注「人」作「民」。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嗇」作「式」,「式」為「嗇」之借字。
謙之案:邢玄「人」亦作「民」。「若」字,嚴、顧、彭、趙作「如」,釋文出「如」字。「嗇」,敦、遂二本及趙志堅本作「式」,作「式」是也。顧本成疏:「『天』,自然也。『式』,法也。『莫若』,猶無過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元者,無過用無為之法也。」是成所見本作「式」。又強本榮注:「莫過以道用為法
...更多
六十章
治大國若亨小鮮。
羅振玉曰:「亨」,王本作「烹」,與景福本同。釋文出「烹」,注:「不當加『火』。」則王本原作「亨」,今改正。景龍本、敦煌本均作「亨」,御注本、敦煌庚本作「享」。又「鮮」,敦煌辛本作「腥」,注:「河上作『鮮』。」
謙之案:遂州本作「厚小腥」,「厚」字誤。范本作「亨小鱗」,注:「小鱗,小魚也。治大國譬如亨小鱗。夫亨小鱗者不可擾,擾之則魚爛。治大國者當無為,為之則民傷。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鱗、神為韻,於義可通。又「腥」字,成玄英疏:「腥,魚也
...更多
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
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挩「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末句當作「故曰『治大國若居下流』也」,轉寫挩字。蓋王以江海之處下喻大國之處下,即釋經文「若」字,「處下」即釋「居下」,是王本原有「若」字「居」字無「者」字,明矣。其證二也。釋文「邪」字「牝」字之間出「治」字,云:「直吏反。」是陸所據王本原有「
...更多
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謙之案:羅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後漢書馮衍傳注引亦有「也」字。「奧」字,說文:「 ,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出「奧」、「懊」、「墺」、「隩」四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奧」字下無,疑古本「奧」字有偏旁。書堯典「厥民隩」,司馬遷作「其民燠」,馬融曰:「隩,煖也。」孫星衍疏曰:「史公『隩』作『燠』者,老子釋文:『奧,暖也。』」「隩」「奧」通字,「燠」義同煖,是奧有煖義。但亦有藏義,廣雅釋詁:「奧,藏也。」河上注:「奧,藏也。道為萬物之藏,無所不容也。」
...更多
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姚鼐曰:「大小多少」下有脫字,不可強解。
謙之案:「大小多少」,即下文「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細」之說,誼非不可解。六十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起於足下」
...更多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
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
謙之案:范本「脆」作「脃」,「破」與傅本作「判」。范曰:「判,分也。王弼、司馬公同古本。」是范所見王本作「判」。「泮」「判」字通。遂州、邢玄、磻溪、樓正、柰卷、河上、嚴、顧、趙及治要引均作「破」。又「
...更多
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
嚴可均曰:「非以明人」,各本作「明民」。
羅振玉曰:敦煌辛、壬本「之」均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愚」作「娛」。
謙之案:遂州、趙志堅本「明」亦作「人」,羅卷壬本「愚」作「遇」,又下「民」字重,考異未及。又強本成疏:「為道猶修道也。言古者善修道之士,實智內明,無幽不燭,外若愚昧,不曜於人,閉智塞聰,韜光晦跡也。」是成所見本亦作「明人」。又「愚」字,武內敦本作「娛」。說
...更多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
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唯地部引無「之」字,高翿本同。柰卷作「以其善下之故」。
丁仲祐曰:「水注谿曰谷」,見公羊僖三年傳「無障谷」注,及爾雅釋水李注,楚辭招魂「川谷徑復」注。
...更多
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
嚴可均曰:「我大」,王弼作「我道大」。「不肖」,各本上有「似」字,下「故不肖」亦然。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謂」作「以」。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無「道」字。「不肖」,敦煌辛本「肖」作「笑」,下二「肖」字同。義疏河上本作「肖」字。
武內義雄曰:敦、景、遂三本均無「似」字。敦、遂二本「肖」作「笑」。
謙之案:傅、范本「我
...更多
六十八章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
嚴可均曰:「古之善為士者」,各本無「古之」。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句首均有「古之」二字。
武內義雄曰:敦、遂、景三本句首有「古之」二字,王弼本亦然。
謙之案:諸王本均無「古之」二字,惟明和刻老子王注冠以考異云:「古本作『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此蓋指傅奕古本而言。武內誤校。又顧、范本亦有「古之」二字。
善戰
...更多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谢翱
汉·张苍
清·汪道鼎
明·陆绍珩
李渔
宋·朱熹
慧坚
清·田同之
明·沈鍊
南齐·龚庆宣
(唐)孙过庭
王通
唐·令狐德棻 等
(宋)林逋撰
宋·辛弃疾
清·李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