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帝系一一
守法按此一卷实非《会要》之文,不知录自何书。其中摘引高宗孝宗严于守法之三十事,大抵出自两朝《圣政》(核对今存之《中兴两朝圣政》可见),间有引录两朝《宝训》者。其中两处有「臣升之释曰」,知为升之所辑,然亦未详为何人。
内降再任以不应法而止
建炎四年九月,内降:监御厨潘缜特令再任。三省检会,缜系添差,法不当再任。宰臣奏:「如欲令再任,当降特旨更添差一次。」上曰:「既不合再任,则不须与。若更添差,则人得以援例,而废法矣。」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一一 守 法 不以戚里有过而废法
不以戚
...更多
后妃一
宋僖祖文懿崔皇后
【宋会要】
僖祖文懿皇后崔氏,建隆元年三月追谥,治平四年三月以英宗祔庙,告迁神主,奉藏于夹室。熙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僖祖神主为太庙始祖,复祀。《大典》卷一万九千三百五。
后妃 宋会要辑稿 后妃一 顺祖惠明桑皇后
顺祖惠明桑皇后
【宋会要】
顺祖惠明皇后桑氏,建隆元年三月追谥,熙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奉僖祖为太庙,始告迁神主,奉藏于夹室。同上。
后妃 宋会要辑稿 后妃一 翼祖简穆刘皇后
翼祖简穆刘皇后<
...更多
后妃二
皇后皇太后杂录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二日,上诏辅臣曰:「元佑皇后家讳宜避,矧中更僣窃,载以圣德,起于宫闱,乃眷朕躬,膺夫历数,不惟累章之劝进,亦又播告于迩遐。于国有功,宜遵名号。」乃下御札曰:「朕惟德盛者报必隆,属尊者礼宜备,古之彝训,国有故常。元佑皇后制行徽柔,宅心虚静,蚤俪极于永泰蚤俪:原不表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改。,久现道于瑶华现:《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作「慕」。,庚辰并后之文已尝诞古,丙午复号之旨未及布宣。比者还御宫闱,暂临庶务,洞达事机之变,深惟宗社之安。踵遣使轺,敦谕至意。逮此缵图之日,亟颁归政之书。功加于时
...更多
后妃三
贵妃
【宋会要】
太宗贵妃孙氏,左金吾卫大将军守斌之女。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三年为才人,又赐号贵妃,八年九月卒。
贵妃臧氏天头原批:「太宗贵妃臧氏。」,江南李煜宫人。煜卒,入宫中。太平兴国八年九月自御侍为县君,端拱二年四月为美人,至道三年七月进昭容,大中祥符六年三月进顺仪,天禧二年九月进淑仪,干兴元年四月进贵仪。卒年月缺。明道二年十二月赠婕妤,庆历四年九月赠贵妃。生舒王元捻,晋国、申国大长公主。《大典》一千二百二十五。
【宋会要】
真宗贵妃杜氏,初事藩邸,后于洞真入道,为法正都监
...更多
后妃四"
内职
【宋会要】
宋朝承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旧有宝林、御女、采女,国朝不置。太祖置司簿、司宾,并封县君,乐使并赐裙帔。太宗置尚宫及大监,并知内省事,充内宣徽南院使兼承旨与司簿,或封国夫人、郡夫人。《大典》卷二千一百六十八,又二万四百七十八。宝省尚食封县君,司宝、司仪、司给封郡君、县君,乐使之下增副使。改内省为尚书内省令,尚宫大监,并号尚书,改祗候人为御侍,衣服为司衣,梳篦为司饰,枕被为司寝,汤药为司药,乐使、副使为仙韶使、副
...更多
崇儒一
宗学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以世雄、仲爰之言,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初,元佑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愿诏有司,复以初旨。」复以初旨:本书《帝系》五之一四「以」作「依」。故有是诏。
崇宁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宰臣蔡京札子奏乞所在诸宫置学,添教授。逐宫各置大小二学,宗子、世符二学(颂)[须]添置教授二员,量立考选法,月书季考,取其文艺可称、不戾规矩者,注于籍。在外住而愿入宫学者外住:本书《帝系》五之一七作「外任」。,听依熙宁诏书、元
...更多
崇儒二
在京小学
据宣和二年八月五日指挥,在京小学并依元丰法。其起创月日,检未获。
徽宗大观三年四月八日,知枢密院郑居中等言:「修立到小学敕令格式申明,一时指挥,乞冠以『大观重修』为名,付礼部颁降。」诏:「第一卷内,小学能通经为文者,为上等;既不犯罚,又五次合格,令更不赴本贯县学试补。在学半年,升本学外舍生。」
政和四年二月三日,中书省言:「小学生见近一千人,入学者尚未已。今来只有贡士教谕十人,今欲分为十斋。小学教谕,增与月俸,给钱两贯,不许受束修。」从之。据《实录》,宣和元年七月,有范致厚自国子小学录为校书郎
...更多
崇儒三
书学
【宋会要】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窃以书用于世,先王为之立学以教之,设官以达之,置使以谕之。盖一道德,谨(守)[家]法,以同天下之习。世衰道微,官失学废,人自为学,习尚非一,体画各异,殆非所谓书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试劝(尚)[赏]之法,欲仿先王置学设官之制,考选简(牧)[拔],使人自奋所身于图画工技。朝廷图绘神像,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修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从之。
五年四月十二日四月:苗校:『《宋史》卷二○、《长编拾补》卷二六、《群书考索 后
...更多
崇儒四
勘书
【宋会要】
宋朝三馆书,直馆官校对。太祖、太宗朝收诸伪国图籍实馆阁,亦或召京朝官校对,皆题名卷末。
太宗淳化五年七月,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崇文院检讨兼秘阁校理杜镐、秘阁校理舒雅、吴淑、直秘阁潘慎修校《史记》,朱昂再校。直昭文馆陈充、史馆检讨(院)[阮]思道、直昭文馆尹少连、直史馆赵况、直集贤院赵安仁、直史馆孙〔何〕校前后《汉书》。既毕,遣内侍裴愈赍本就杭州镂板。咸平〔中〕,真宗谓宰臣曰:「太宗崇尚文史,而『三史』版本如闻当时校勘未精,当再刊正。」乃命直史馆陈尧佐、周起,直集贤院孙仅、
...更多
崇儒五
编纂书籍
文苑英华
【宋朝会要】
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战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千卷。雍熙三年十二月书成,号曰《文苑英华》。昉、蒙、蒙正、至穆、范、砺、淑、文仲、汀、贻庆、镐、雅继领他任,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佑、知制诰范杲、宋湜与、宋白等共成之。帝览之,称善,降诏褒谕。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越·佚名
唐·徐炫
清·熊应雄
唐·裴庭裕
明·张三丰
春秋·孙武
唐·封演
费只园
唐·杨筠松
清·董诰
林纾
曹魏·昙谛
清·李容
明·杨慎
(民国)孟森
宋·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