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目录:
帝系一
帝系二
帝系三
帝系四
帝系五
帝系六
帝系七
帝系八
帝系九
帝系一○
帝系一一
后妃一
后妃二
后妃三
后妃四"
崇儒一
崇儒二
崇儒三
崇儒四
崇儒五
崇儒六
崇儒七
道释一
道释二
礼一
礼二
礼三
礼四
礼五
礼六
礼七
礼八
礼九
礼一○
礼一一
又礼一一
礼一二
礼一三
礼一四
礼一五
礼一六
礼一七
礼一八
礼一九
礼二○
礼二一
礼二二
礼二三
礼二四
礼二五
礼二六
礼二七天头原批:「吉礼。郊祀职事。大礼五使。」
礼二八
礼二九
礼三○
礼三一
礼三二
礼三三
礼三四
礼三五
礼三六
礼三七
礼三八
礼三九
礼四○
礼四一
礼四二
礼四三
礼四四
礼四五
礼四六
礼四七
礼四八
礼四九
礼五○
礼五一
礼五二
礼五三
礼五四
礼五五
礼五六
礼五七
礼五八
礼五九
礼六○
礼六一
礼六二
乐一
乐二
乐三
乐四
乐五
乐六
乐七
乐八
瑞异一
瑞异二
瑞异三
方域一
方域二
方域三
方域四
方域五
方域六
方域七
方域八
方域九
方域一○
方域一一
方域一二
方域一三
方域一四
方域一五
方域一六
方域一七
方域一八
方域一九
方域二○
方域二一
蕃夷一
蕃夷二
蕃夷三
蕃夷四
蕃夷五
蕃夷六
蕃夷七
兵一
兵二
兵三
兵四
兵五
兵六
兵七
兵八
兵九
兵一○
兵一一
兵一二
兵一三
兵一四
兵一五
兵一七
兵一八
兵一九
兵二○
兵二一
兵二二
兵二三
兵二四
兵二五
兵二六
兵二七
兵二八
食货一
食货二
食货三
食货四
食货五
食货六
食货七
食货八
食货九
食货一○
食货一一
食货一二
食货一三
食货一四
食货一五
食货一六
食货一七
食货一八
食货一九
食货二○
食货二一
食货二二
食货二三
食货二四
食货二五
食货二六
食货二七
食货二八
食货二九
食货三○
食货三一
食货三二
食货三三"
食货三四
食货三五
食货三六
食货三七
食货三八
食货三九
食货四○
食货四一
食货四二
食货四三
食货四四
食货四五
食货四六
食货四七
食货四八
食货四九
食货五○
食货五一
食货五二
食货五三
食货五四
食货五五
食货五六
食货五七
食货五八
食货五九
食货六○
食货六一
食货六二
食货六三
食货六四
食货六五
食货六六
食货六七
食货六八
食货六九
食货七○
刑法一
刑法二
刑法三
刑法四
刑法五
刑法六
刑法七
刑法八
选举一
选举二
选举三
选举四
选举五
选举六
选举七
选举八
选举九
选举一○
选举一一
选举一二
选举一三
选举一四
选举一五
选举一六
选举一七
选举一八
选举一九
选举二○
选举二一
选举二二
选举二三
选举二四
选举二五
选举二六
选举二七
选举二八
选举二九
选举三○
选举三一
选举三二
选举三三
选举三四
仪制一
仪制二
仪制三
仪制四
仪制五
仪制六
仪制七
仪制八
仪制九
仪制一○
仪制一一
仪制一二
仪制一三
舆服一
舆服二
舆服三
舆服四
舆服五
舆服六
运历一
运历二
职官一
职官二
职官三
职官四
职官五
职官六
职官七
职官八
职官九
职官一○
职官一一
职官一二
职官一三
职官一四
职官一五
职官一六
职官一七
职官一八
职官一九
职官二○
职官二一
职官二二
职官二三
职官二四
职官二五
职官二六
职官二七
职官二八
职官二九
职官三○
职官三一
职官三二
职官三三
职官三四
职官三五
职官三六
职官三七
职官三八
职官三九
职官四○
职官四一
职官四二"
职官四三
职官四四
职官四五
职官 四六
职官四七
职官四八
职官四九
职官五○
职官五一
职官五二
职官五三
职官五四
职官六五
职官六六
职官六七
职官六八
职官六九
职官七○
职官七一
职官七二
职官七三
职官七四
职官七五
职官七六
职官七七
职官七八
职官七九
帝系一
帝号
【宋会要】
僖祖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讳朓,汉京兆尹广汉之后。生于燕蓟,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谥议,翰林学士窦俨撰;册文,中书舍人扈蒙撰。陵曰钦陵。在幽州。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加谥曰文献睿和。册文,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撰。以上《国朝会要》。谥号中「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丈宪武」一十二字,大观元年九月加上「元」字原脱,据下文及《宋史》卷二○《徽宗纪》二补。。《续会要》。治平四年三月,以英宗祔庙,告迁神主,奉藏于夹室。熙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更多
帝系二
皇子诸王杂录
【宋会要】
太祖开宝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诏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此先王所以睦九族而和万邦也。晋王太宗旧名亲贤莫二,位望俱崇。方资夹辅之勋,俾先三事之列。自今宜位宰相上。」
八年七月二十日,纳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女为德芳妇,出合就第。
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皇子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昭加兼侍中、京兆尹,封武功郡王。贵州防御使德芳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昭、德芳皆太祖之子,太宗不欲异其呼称
...更多
帝系三
封建
廷美十子:
高密郡王德恭,太平兴国四年二月,以王子授贵州防御使。七年五月,秦王得罪削籍。九年四月,复以皇侄授峰州刺史。雍熙元年四月,封安定侯。端拱元年二月,进公,累迁左神武军大将军。真宗即位,转左龙武军,改乐平公。咸平二年,出判虢州,表留奉朝请,奏可。三年十月,进胜州团练使。景德二年十一月,进衡州防御(史)[使]。三年五月卒,赠保信军节度使、申国公。天圣二年六月,赠护国军节度使兼侍中。明道二年六月,追封郡王,谥曰慈惠。英宗即位,赠兼中书令。
广平郡王德隆,太平兴国九年四月,授瀼州刺史。雍熙二年四
...更多
帝系四
宗室杂录一
太宗雍熙元年正月十一日,以皇侄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初,廷美徙房陵,诸子皆从行,至是并受封,仍厚赐缗钱,遣高品卫绍钦送之治所。以起居舍人韩检、右补阙刘蒙叟通判二州,谕旨令检等专郡政焉。
三年正月九日,德隆卒,以弟德彝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继其任。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以左神武军大将军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虢州;左武卫大将军德彝为右神武军大将军、判滁州。德恭等拜章,愿奉朝请,从之。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皇亲今后南班及
...更多
帝系五
宗室杂录
【经进总类会要】:
神宗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定王宗朴定王:原作「康王」。按据《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宗朴生前封濮阳郡王,死后追封定王,并无康王之封,今改。,先帝近亲,其子仲容、仲任仲容、仲任:按据《宋史》卷二二九《宗室世系表》,宗朴子六人:仲蔚、仲佺、仲庞、仲 、仲敳、仲壬。此处「仲容」不知为何字之误,「仲任」亦当作「仲壬」。,服阕日各特转一官,女二人特与县主。他人不得援例。」
四月十九日,诏:相州观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宗惠子孙众多,可特赐芳林园睦亲南宅宗绰旧地。
五月七
...更多
帝系六
宗室杂录
【经进总类会要】:
绍兴二年三月二日,臣僚言:「窃闻皇兄故州观察使安信亡殁「州」上当脱一字。,有孤遗男女三人,止是乳母张氏提携往来,寄食他舍,行路之人,见者怜悯。其本宫尊长安时亲则伯父,又职承祀,实任一官之事,坐视不恤,乞赐行遣。」诏安时特降一官,其张氏并孤遗三人并给孤遗钱米,令仲蒸收管存恤。
四月二十五日,权主管行在宗正司仲蒸言:「宗室文武官近有径诣朝廷陈乞差遣,意在侥求。欲乞自合该堂除之人方得经由朝廷,余官并合赴吏部注授。」从之。
闰四月十三日,诏:皇叔祖检校少保、武泰军节度使
...更多
帝系七
宗室杂录
【经进总类会要】:
隆兴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崇庆军承宣使、新知大宗正事、安定郡王令 言:「宗子散居州县,皆仰俸廪。累降旨挥,令按月支给,而长吏不切奉行。欲望戒敕,无至拖积。尚或违戾,许经台省陈诉。庶几获沾实惠,不至他营,抵冒法禁。」诏依。
二十五日,安庆军节度使、同知大宗正事士籛言:「宗司行移以官叙高下列衔。臣序位在令 之上,缘令誏系臣二兄,乞依士例,许臣列衔令 下。庶几尊卑有序,不致踰越分守。」从之。
二月一日,士籛言:「方今边埸未宁,调度尚繁,为臣子者宜以体国为心。臣合得请给
...更多
帝系八
公主
国朝沿汉唐故事,皇祖姑、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所封或以国名,或以郡名,或以美名,亦有以县为名者。初封多择美名,进封乃以郡国名,至特恩始有兼两国者。初降月俸百五十千,遇恩庆稍增至二百千,至道(宗)[中]复益至三百千。自是封祀行庆,唯褒进宗号及易国封。明道以后,累增献穆大长公主俸,月至千缗,后遂着例云。至崇宁初,燕国大长公主进封秦魏两国,始诏月外更增二百千。政和三年,诏改公主为帝姬,其称大长者依旧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建炎元年六月六日,臣僚上言:「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
...更多
帝系九
诏群臣言事
太宗太平与国六年九月十八日,诏曰:「古者振木铎于路,所以采四方之风谣;设兽樽于庭,所以来 臣之谏诤。既物情之无壅,则朝政以允厘。朕以眇躬,获承大宝,惧不克荷,罔敢遑宁,乙夜观言,日旰忘食。事无细大,必务躬亲,言有抵咈,皆从采纳。尚虑中外臣庶阙于咨询,朝廷政理有所堙郁。在朝及外任文武官不以名位高卑,自今或闻民间利病,及时政得失,并得上书直言,无有所隐。为臣之道,自合爱君;有位之人,岂宜惜禄 况朕渴闻谠议,不汝瑕疵。圻槛靡修,盖惟素志;赐帛而罢,诚非优典。凡尔多士,体兹至怀。」
九年六月十三日,诏曰:「朕
...更多
帝系一○
三元灯
三元观灯,本起于外方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后开坊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百戏。天子先幸寺观行香,遂御楼,或御东华门及东西角楼,饮从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国歌舞列于楼下。东华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宫观寺院悉起山棚,张乐陈灯。皇城雉堞亦 设之。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夜。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阁楼观灯,赐从臣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雍熙五年上元节不观灯,躬耕籍田故也。后凡遇用兵及灾变、诸臣之丧,皆罢。真宗景德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高德基
梁·释侩佑
宋·范仲淹
(宋)洪皓
苏轼
(清)清溪徐曼仙畹兰
(唐)溫大雅
唐·慧光释
唐·刘肃
孟郊
唐·金陵子
宋·道原
清·评花馆主
宋·费枢
清·云间天赘生
清·崔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