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题兰若
上一卷
下一卷
遥
世
寒
绝
崔
题
向
人
云
顶
峒
兰
青
那
孤
茅
若
峰
得
木
庵
礼
知
独
老
磬
幽
经
此
声
径
行
生
崔峒
题兰若
题兰若原文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独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题兰若评点
崔峒的《题兰若》是一首优雅古拙的诗作。“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独经行。”诗中崔峒以茅庵为宿舍,表明自己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孤身一人在荒寒的云中,独自行走于寒木之间。这描绘出了诗人深居简出的境地,展示了他与尘世的距离之遥。“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此句意味着凡夫俗子无法领悟到幽径的所在,而将远远向着青峰表达自己的敬仰之心,仿佛远望着山峰上礼磬的声音。这句抒发出了崔峒对大自然所持的敬畏之情,并且凸显了他一心向道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崔峒移步换景的意境。“群山万壑变清光,寒谷紫云盈绝塘。”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幻之美。紧接着又写道:“舒卷直透悬崖上,流芳蔚发如云中。”这一句展现了山脉的绵延,彰显了大自然的庄严和美丽,使人不禁被山水之间的宏大气象所震撼。崔峒的《题兰若》深受古人所喜爱,文风古拙优雅。“之乎者也兮”这是一种古人所用的修辞手法,用以加强语气,突出文章的古典之美。这首诗中,适度运用了“之乎者也兮”,使整篇诗更显古风,凸显了古人的情感与思维。综上所述,崔峒的《题兰若》以古拙清雅的文风,描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道的追寻。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在意境上深邃高远,使得读者在欣赏诗作之余,也可以对自然和生命有更深入的感悟。之乎者也兮。
崔峒
简介
简介暂无
崔峒
的其它诗歌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
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
送贺兰广赴选
题兰若
送皇甫冉往白田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赠元秘书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
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
宿江西窦主簿厅(与此公亡兄联官)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
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
寄上礼部李侍郎
送李道士归山
送真上人还兰若
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
春日忆姚氏外甥
江上书怀
登润州芙蓉楼
送丘二十二之苏州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
送苏修游上饶
送陆明府之盱眙
送张芬东归
润州送友人
送韦员外还京
送薛仲方归扬州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题崇福寺禅院
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祐诗)
题空山人石室
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送侯山人赴会稽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见赠)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
奉和给事寓直
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
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
客舍书情寄赵中丞
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
题兰若诗句
遥向青峰礼磬声
世人那得知幽径
寒云孤木独经行
绝顶茅庵老此生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雍裕之的“秋风何处起”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中蕴含的名句“下看金玉不如泥”
曾将一笑君前去中的哲理和妙处
咏子规中剑门迢递蜀江深的赏析解读
薛zm《敕赠康尚书美人》中的名句赏析
刘言史在“夫婿多情亦未知”中表达了什么
关月夜悬青冢镜中的哲理和妙处
刘言史《夜入简子古城》中的名句赏析
湘江水碧湘山绿——庄南杰
“年年明月总相似”到底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