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释义


【寻】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口】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典

【西】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 姓。

【北道】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通往今中亚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敦煌取道伊吾,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另据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伊州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凌山,通往今中亚各地的路线。玄奘赴印时,即取此线。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

【二】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 双,比:独一无~。  3. 两样,别的:~话。不~价。

【百】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步】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6.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7. 姓。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的用户点评


白骨精爱好者

2024-07-26 13:34:12

斯诗二百字之中,情景万分清丽动人。三句短文,烘托出一幅清新悠远的山林图画。

伊人行云

2024-07-26 01:17:56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诗人引领读者追随自然,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极致自然的美好。此诗之所以动人,可谓是自然和诗人灵性的融合。 此诗中,“寻”,于人而言,是探寻自我的旅途;而于诗歌的意境而言,则是去感知、去领略自然。

宇宙的守护者

2024-07-24 17:08:21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达到这么完美的点名和结构,使这三句短文呈现出极致的优美。 “二百步”,暗含着诗人挑战极限和不放弃的精神。虽是森林之中的短距离,却是寻觅自然之美的惟一门径。

微笑的天使

2024-07-24 08:56:39

“山口”是一个经过岁月打磨的‘品牌’,寻味这样的一个词,营造出新奇的探索氛围,正应诗意之中‘追随自然’的背景。 在“西北道”二字中,我们读到了一份野趣和自由。于大多数人而言,寻找更偏僻的道路,是一种追寻未知和挑战自我的坚持。

落羽时光

2024-07-24 01:39:32

一位现代评论家说过: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险隘。需要人们付出些努力,方可体会它的价值。此处“二百步”正非常贴合诗歌语境。 总之,“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这句诗,在表达情感用意方面简练而独特,凝聚着诗人挑战自我的精神,并且可谓是对自然的一种颂扬和阐述。

永州八记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