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河上公注-未知
老子河上公注目录:
提要
體道第一
養身第二
安民第三
無源第四
虛用第五
成象第六
韜光第七
易性第八
運夷第九
能為第十
無用第十一
檢欲第十二
厭恥第十三
贊玄第十四
顯德第十五
歸根第十六
淳風第十七
俗薄第十八
還淳第十九
異俗第二十
虛心第二十一
益謙第二十二
虛無第二十三
苦恩第二十四
象元第二十五
重德第二十六
巧用第二十七
反朴第二十八
無為第二十九
儉武第三十
偃武第三十一
聖德第三十二
辯德第三十三
任成第三十四
仁德第三十五
微明第三十六
為政第三十七
論德第三十八
法本第三十九
去用第四十
同異第四十一
道化第四十二
偏用第四十三
立戒第四十四
洪德第四十五
儉慾第四十六
鑒遠第四十七
忘知第四十八
任德四十九
貴生第五十
養德第五十一
歸元第五十二
益證第五十三
修觀第五十四
玄符第五十五
玄德第五十六
淳風第五十七
順化第五十八
守道第五十九
居位第六十
謙德第六十一
為道第六十二
恩始第六十三
守微第六十四
淳德第六十五
後己第六十六
三寶第六十七
配天第六十八
玄用第六十九
知難第七十章
知病第七十一
愛己第七十二
任為第七十三
制惑第七十四
貪損第七十五
戒強第七十六
天道第七十七
任信第七十八
任契第七十九
獨立第八十
顯質第八十一
知難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約而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惡柔弱,好剛強也。
言有宗,事有君。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無德,心與我之反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世人之無知者,是我德之暗,不見於外,窮微極妙,故無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希
...更多
知病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
不知知病。
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夫唯能病苦眾人有強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常苦眾人有此病,以此非人,故不自病。
夫聖人懷通達之知,託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質朴忠正,各守純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強知之事以自顯著
...更多
愛己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則大害至。大害者,謂死亡也。畏之者當愛精神,承天順地也。
無狎其所居,
謂心居神,當寬柔,不當急狹也。
無厭其所生,
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託空虛,喜清靜,飲食不節,忽道念色,邪僻滿腹,為伐本厭神也。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夫唯獨不厭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無欲,則精神居之不厭也。
是
...更多
任為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
勇敢有為,則殺其身。
勇於不敢則活。
勇於不敢有為,則活其身。
此兩者,
謂敢與不敢也。
或利或害,
活身為利,殺身為害。
天之所惡。
惡有為也。
孰知其故?
誰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
是以聖人猶難之。
...更多
制惑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
治國者刑罰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嗜欲傷神,貪財殺身,民不知畏之也。
奈何以死懼之?
人君不寬刑罰,教民去情欲,奈何設刑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當除己之所殘剋,教民去利欲也。
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以道教化而民不從,反為奇巧,乃應王法執而殺之,誰敢有犯者﹖老子疾時王不先道德化之,而先刑罰也。
...更多
貪損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人民所以饑寒者,以其君上稅食下太多,民皆化上為貪,叛道違德,故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為也。是以其民化上有為,情偽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人民所以侵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貪利以自危。
是以輕死。
以求生太厚之故,輕入死地也。
...更多
戒強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
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也。
其死也堅強。
人死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也。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和氣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氣去也。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觀之,知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大之
...更多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天道暗昧,舉物類以為喻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之道也。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損有餘而益謙,常以中和為上。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人道則與天道反,世俗之人損貧以奉富,奪弱以益強也。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更多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
圓中則圓,方中則方,壅之則止,決之則行。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能懷山襄陵,磨鐵消銅,莫能勝水而成功也。
以其無以易之。
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
弱之勝強,
水能滅火,陰能消陽。
柔之勝剛,
舌柔齒剛,齒先舌亡。
天下莫不知,
...更多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
必有餘怨,
任刑者失人情,必有餘怨及於良人也。
安可以為善?
言一人,則先天心,安可以和怨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也。無文書法律,刻契合符以為信也。但刻契為信,不責人以他事也。
有德司契,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
...更多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前蜀·杜光庭
孟森
明·荻岸散人
(宋)李昉
清·周凯
(明)朱鼎臣
南北朝·甄鸾
(明)沈德符
元·陈绎曾
冯班
宋·曾公亮
元·倪士毅
宋·陈敬
清·徐灵胎
明·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