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幼幼新书-未知
幼幼新书目录:
简介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后序
卷第十
(惊噤病)凡十二门
[卷第十] 一切惊第一
汉东王先生论小儿惊风可医者十一∶非时眼,惊入肝。何以知在肝?肝主筋,肝受邪,故搐于眼。若眼赤,是肝之外应,故非时眼,必粪青也。梦里切牙,惊入肾。何以知在肾?肾主骨、齿也。其齿痒,及夜属阴,乃切牙,故知惊入肾也。夜啼至晓,惊入肠。何以知在小肠?小肠,是心之腑。心属南方丙丁火,阴阳相克,故入小肠,至晓乃歇。日属阳,夜属阴,乃相克,故啼尔。面青下白,惊入胆。何以知在胆?肝属木,其色青,胆是肝腑,
...更多
卷第十一
(痫论候法)凡十二门
[卷第十一] 痫论第一
《千金》论曰∶少小所以有痫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以上至期岁而痫者,亦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
(《婴儿方》云∶其一月三十日以上至期岁而痫者,皆由五脉不流、骨怯不成,或乳养失所、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
...更多
卷第十二
(五痫异治)凡五门
[卷第十二] 风痫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风痫者,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或衣浓汗出,腠理开张,(《圣惠》于此又云∶当风解脱。)风因而入。如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掣缩是也,当与豚心汤。又,病先身热,螈,惊啼唤而后发(《圣惠》以唤字为笑字。)痫。脉浮者为阳痫,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得易治。病先身冷,不惊螈不啼唤,乃成病。
(《圣惠》亦以唤字为笑字。)发时脉
...更多
卷第十三
(胎风中风)凡十门
[卷第十三] 胎风第一
《圣惠》论∶夫小儿在胎中之时,脏腑未具,神气微弱,其母或调适失宜,食饮不节,嗔怒无度,举动惊胎。
或坐卧当风,或触冒寒暑,腠理开泄,风邪所伤,入于胎中。儿生之后,邪气在于脏腑,不得宣通;而又洗浴当风,包裹失度,冷触脐带,风伤四肢,乳哺不调,痰热壅积。则令壮热吐,睡里饶惊,心神不安,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故号胎风。若风热不除,变成痫疾
...更多
卷第十四
(身热等病)凡十一门
[卷第十四] 温壮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温壮者,由脏腑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小儿大便,其粪黄而臭,此腹内有伏热,宜将服龙胆汤。
若粪白而酢臭,则挟宿寒不消,当服紫双丸。轻者少服,令默除之;甚者小增,令微利。皆当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和调。若不节,则病易复。复则伤其胃气,令腹满,再三利尚可,
...更多
卷第十五
(伤寒变动)凡二十门
[卷第十五] 伤寒自汗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汗出候∶伤寒者,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壮热也。而汗出者,阳虚受邪,邪搏于气,故发热。阴气又虚,邪又乘于阴,阴阳俱虚,不能制其津液,所以伤寒而汗出也。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自汗者,何也?卫不和自汗。病患脏无他病,时
...更多
卷第十六
(咳嗽诸疾)凡十一门
[卷第十六] 咳嗽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嗽候∶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肺主气,候皮毛,而俞在于背。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入伤肺,肺感寒即嗽也。故小儿生须常暖背,夏月亦须生单背裆。若背冷得嗽,月内不可治,百日内嗽者,十中一两瘥耳。
《婴孺》论曰∶嗽病所生,儿离其母,独居而啼,其气未定,因而乳之,啼时阴阳俱盛,虚实更作,肺胃受邪,故令儿嗽。
...更多
卷第十七
(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
[卷第十七] 痰实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痰候∶痰者,水饮停积胸膈之间,结聚痰也。小儿饮乳,因冷热不调,停积胸膈之间,结聚成痰。痰多,则令儿饮乳不下,吐涎沫,变结而微壮热也。痰实壮热不止,则发惊痫。
《千金》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
真珠丸方
真珠(半
...更多
卷第十八
(斑疹麻痘)凡十六门
[卷第十八] 疮疹论第一
《圣惠》论∶婴孩患疹痘、疮子者,皆是积热在于脏腑,蒸郁热毒散于四肢。小儿皮肉嫩弱,多成此疾。凡食乳婴孩,汤药不可与童儿同。同疗则药过剂,必有损也。盖由饮啜热乳在于脏腑,热极方成此疾。腑热生于细疹,脏热生于痘疮。若用汤药,宜疗于乳母也。又绝乳婴孩患者,由积热伏在于脾肺之间,而不早以汤药疗于病源,养热行于四肢荣卫之中,渐透皮表成疹痘,而乃出于脓水也。婴儿之性,自然阳盛而阴微也。脏腑阴阳气逆
...更多
卷第十九
(诸热痰涎)凡十门
[卷第十九] 胎热第一
茅先生∶小儿生下二七日,有中胎热候,遍身黄胆肿满,眼不开,作呻吟声。此候本因母受胎时,身体不安而服药,牙儿在胎中受毒药,至有此候。所治者,先以紫龙水,一日三次洗牙儿;然用牛黄膏奶上吮下(方见膈热门中,)一日下四服。如此调理,三日愈。如见肚膨、身黄肿不退,握拳、眼视不治。(紫龙水方无。)钱乙论胎胆云∶小儿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肌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浴体法主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陈元靓
唐·蔺道人
(南朝梁)刘勰 著;詹锳 义证
明·梅鷟
明·沐昻
曾觌
唐·莫休符
明·张位
明·李辅
清·曼陀罗室主人
清·刘璋
唐·李吉甫
战国·尉缭
(明)余邵鱼 冯梦龙(清)蔡元放 等
宋·陆游
秦·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