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廿二史劄记-赵翼
廿二史劄记目录:
廿二史劄记
小引
卷一 史记 汉书
卷二 史记 汉书
卷三 史记 汉书
卷四 后汉书
卷五 后汉书
卷六 三国志
卷七 三国志 晋书
卷八 晋书
卷九 宋齐梁陈书
卷十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
卷十一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
卷十二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
卷十三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
卷十四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
卷十五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
卷十六 新旧唐书
卷十七 新旧唐书
卷十八 新旧唐书
卷十九 新旧唐书
卷二十 新旧唐书
卷二十一 五代史
卷二十二 五代史
卷二十三 宋辽金史
卷二十四 宋史
卷二十五 宋史
卷二十六 宋史
卷二十七 辽史金史
卷二十八 金史
卷二十九 元史
卷三十 元史
卷三十一 明史
卷三十二 明史
卷三十三 明史
卷三十四 明史
卷三十五 明史
卷三十六 明史
补遗
廿二史劄记
廿二史劄記 作者:清 趙翼撰作者:清 趙翼撰趙翼二十二史劄記為清代史學考據重要著作(與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並稱清代歷史考據三大名著)。其以筆記條列方式,考據包括史記至明史等二十四史,(其時舊唐書及舊五代史尚未列入正史,故稱二十二史)計三十六卷,補遺一卷。內容主要就史書的編撰編撰過程、時間,史料來源、真偽)、體例(異同優劣)加以考據,兼論政事、制度、人物之優劣臧否。
...更多
小引
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流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辄劄记别纸,积久遂多。 惟是家少藏书,不能繁征博采,以资参订。闲有稗乘脞说,与正史岐互者,又不敢遽诧为得闲之奇。盖一代修史时,此等记载,无不搜入史局,其所弃而不取者,必有难以征信之处。今或反据以驳正史之讹,不免贻讥有识。 是以此编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居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
自惟中岁归田,遭时承平,得优游林下
...更多
卷一 史记 汉书
司马迁作史年岁
司马迁报任安书,谓:“身遭腐刑而隐忍苟活者,恐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论者遂谓:“迁遭李陵之祸,始发愤作史记。”而不知非也。
其自序谓父谈临卒,属迁论著列代之史。父卒三岁,迁为太史令,即紬石室金匮之书。为太史令五年,当太初元年,改正朔,正值孔子春秋后五百年之期,于是论次其文。会草创未就而遭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刑而无怨。
是迁为太史令,即编纂史事,五年为太初元年,则初为太史令时,乃元封二年也。元封二年至天汉二年遭李陵之祸已十年。
...更多
卷二 史记 汉书
汉书移置史记文
汉书武帝以前纪传,多用史记原文,惟移换之法,别见翦裁。
如鸿门之会,沛公危急,赖项伯、张良、樊哙等得免。
彭城之败,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以俱行。
陈平间楚,使去范增。
鸿沟解兵,张良、陈平劝汉王追楚。
汉王至固陵,彭越、韩信兵不至,用张良策,分地王之,遂皆会兵等事。
史记皆详于项羽本纪中。汉书则项羽传略叙数语,而此等事皆详于高祖纪内。
...更多
卷三 史记 汉书
汉使立功绝域 自汉武击匈奴,通西域,徼外(塞外)诸国,无不慑汉威,是时汉之兵力实强。
晁错谓“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陈汤亦谓“外夷兵刃朴钝,胡兵五当汉兵一;今颇得汉巧,犹三当一”,此可见兵威之足以詟服诸外夷也。
而其时奉使者亦皆有胆决策略,往往以单车使者,斩名王、定属国于万里之外。 如傅介子使大宛还,知匈奴使者在龟兹,即率其从人,诛匈奴使者,龟兹遂服。
霍光以楼兰王尝遮杀汉使,遣介子赍金币,扬言赏赐外国。楼兰王不甚亲附,介子引去,谓译者曰“汉
...更多
卷四 后汉书
后汉书编次订正
光武纪开首即称“光武”,至即位后称“帝”。
此仿班书高祖纪,初称“高祖”,继称“沛公”,称“汉王”,即位称“帝”之例也。惟光武曾封萧王,此纪乃省却称萧王一节,稍不同耳。 列传例皆称名,独光武兄縯,则书其字伯升。
此亦本班书王莽传内,已称伯升故也。
至其编次卷帙,如循吏、酷吏、宦者、儒林、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外戚等传,既各以类相从矣,其他列传自应以时代之先后分别编次。乃范书又有不拘时代而各就其人之生平以类相从
...更多
卷五 后汉书
累世经学
古人习一业,则累世相传,数十百年不坠。盖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所谓世业也(语出魏书李彪传)。工艺且然,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业乎!
今案周秦以来,世以儒术著者,自以孔圣之后为第一。 伯鱼、子思后,子上生求。求生箕。箕生穿。
穿生顺,为魏相。
顺生鲋,为陈涉博士。 鲋弟子襄,汉惠帝时为博士,历长沙大傅。襄生忠。
忠生武及安国。武生延年。安国、延年皆以治尚书,武帝时为博士,安国至临淮太
...更多
卷六 三国志
后汉书三国志书法不同处
后汉书与三国志,论时代则后汉在前,而作史则三国志先成,且百余年也。
自三国志魏纪创为回护之法,历代本纪遂皆奉以为式,延及旧唐书、旧五代史犹皆遵之。其间虽有习凿齿欲黜魏正统,萧颖士欲改书司马昭弑君,而迄莫能更正。直至欧阳公作五代史及修新唐书,始改从春秋书法,以寓褒贬。而范尉宗于三国志方行之时,独不从其例,观献帝纪,犹有春秋遗法焉。虽陈寿修书于晋,不能无所讳;蔚宗修书于宋,已隔两朝,可以据事直书,固其所值之时不同,然史法究应如是也。
...更多
卷七 三国志 晋书
汉复古九州
后汉书“建安十八年,复禹贡九州。”魏志亦称是年诏书“并十四州为九州。”献帝春秋谓“省幽、并州入于冀州;省司隶校尉及凉州入于雍州,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九州。”
按荀彧传“建安九年,或说曹操宜复古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彧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关右诸将必谓以次见夺,将人人自保,恐天下未易图也。’操乃寝九州议。”至是乃重复之。盖是时,幽、并及关中诸郡国皆已削平,操自为张本,欲尽以为将来王畿之地故也。观于是年之前,
...更多
卷八 晋书
八王之乱
惠帝时八王之乱,晋书汇叙在一卷;通鉴纪事本末,亦另为一条。然头绪繁多,览者不易了。今撮叙于此。
武帝崩,欲以汝南王亮(司马懿之子,武帝叔父),与皇后父杨骏同辅政。骏匿其诏,矫令亮出镇许昌。
惠帝既立,贾后擅权,杀杨骏,废杨太后,征亮入,与卫瓘同辅政。 楚王玮杀汝南王亮,贾后杀楚王玮
亮与楚王玮(武帝第五子,惠帝之弟)不协。玮谄于贾后,诬亮、瓘有废立之谋。后乃使帝诏玮杀亮、瓘,又坐玮以矫杀亮、瓘之罪,即日杀玮。
...更多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索靖
魏昌
(清)范咸纂輯
(宋)真山民撰
宋·程颐
清·洪秀全
宋·宋祁
唐·慧祥
冯梦龙
宋·孙光宪
清·曾国藩
(宋)张功甫
(宋)阮阅 撰
唐·韩愈
汉·韩婴
明·徐元